如何让希腊人理解齐白石的“真”?

2020-10-23 05:09:25 作者: 如何让希腊人

齐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齐白石对于艺术之“真”,恰恰是其追求艺术之路上的一个永恒信念。齐白石的“真”,既有工笔草虫那种细致入微的写实到极致的“尽精微”的真实,也有“似与不似之间”妙笔写意。

早年的齐白石曾创作过非常写实的作品,如《胡沁园》像,其观察之细腻,人物形象骨骼肌肉描绘得极为准确,甚至用碳粉皴擦出了明暗的立体效果感。这种追求到极致的“真实”,是齐白石早年创作中的一个持续不长的尝试。在此后开始转向学习八大山人冷逸的大写意风格,直至后来的“衰年变法”,将平民趣味与文人意识进行结合,把笔、墨、色、水等形式巧妙融合,“扫除凡格,自称家法”,所绘之物皆形全神足。齐白石有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作品《群雏图》里,齐白石也在画中题跋写道,“不似之似乃真是”,这种“真”与“美”的结合,是齐白石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精辟概括。

我们在《雏鸡小鱼》一图中,可看到齐白石总结的其对于中国艺术形神观看法的心得:“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白石老人指出,在艺术创作里要不管是“写生”还是“写意”,皆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研磨,取物象之真,得超凡之趣。只注重“似”或者只关注“神”,都不能达到最终“神形俱见”的效果。

可以说,齐白石的“真”,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那种建立于真理之上的理性精神,而是一种源自生活真趣与精神情感的内在和谐,是其内心力量与手中笔墨在画面上达成的一种确切呈现,也是源自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神观的终极体现。但是,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皆坚持着对万物真理的永恒追求与不懈思索。就如同齐白石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以中式哲学的思辨之道,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生命的真实。

供图/北京画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