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三国演义却变成三国,还有一国是哪国?

2020-10-23 14:26:30 作者: 东汉末年是四

谈及东汉末年,大家随即便会想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确实,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例如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就讲述了,在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个局面。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是有着“四国鼎立”的,只是,对于那“第四国”,被抹去了而已。

在正史上,在当时,与魏蜀吴三国并列在一起鼎立的,其实还有一个燕国,但是,为何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会将这个燕国抹去?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百姓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加上当时还闹饥荒,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黄巾大起义”,整个东汉王朝,终究是对百姓的力量无法抵抗,布衣之怒,所导致的便是整个东汉王朝的倾覆。

在当时,东汉王朝自己都岌岌可危,对地方的管理也是无能为力,地方的政府,基本上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自保。于是,最后便形成了地方的军事集权。但是,权力在手,便会引发掌权者对更高权力的追求。正是如此,在后来,地方的权势越来越大, 那些豪强地主们,便乘机发展成了地方军阀。

后来,魏蜀吴三国便在这纷乱的时局中谋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却被忽略了,那人便是公孙度。

公孙度,生于公元150年,是个极其有能力的人。他在经历了一些起伏后,最后,还是在许荣的推荐下,投靠了董卓,随后,便在辽东地区当了个太守。在辽东担任太守期间,公孙度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最开始的时候,公孙度就按将辽东当地的那些豪强地主给打压了一番,因此,也将当地百姓们的心给俘获了,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不得不说,公孙度在管理地方上还是很有实力的,加上他对法度的执行,都相当的严,所以,在整个辽东地区,公孙度是相当得民心的。不过,权势一大,尝到了权势带来的甜头,就会对权势有更高的追求。公孙度也一样。公元192年5月22日,董卓死在了吕布刀下,公孙度便没有压力了,于是便愈发胆大起来。

在公元190年,公孙度在辽东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燕国,在那之后,便开始了东讨西伐,东部攻打到了高句丽,西边打到了乌恒等,将整个燕国的疆域越变越大。在公元204年,公孙度便离世了,燕国交到了其儿子公孙康的手中,却不曾想,这公孙康是个没有政治才能的,最后还在曹操面前毫无君王之姿。

公元238年6月,燕国所在的辽东地区,便被魏国的司马懿带领着大军攻占了,公孙康并没有抵抗,而是直接打开了城门,俯首称臣。虽说如此,公孙康最后还是被 司马懿给杀,整个燕国,也二世而亡。算起来,也只是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罢了。

不过,总的来说,燕国在整个历史上并没有对中原地区的格局演变带来什么影响,所以,“三国演义”便没有添上这第四个国家,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其实,燕国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毕竟,在整个辽东地区,是因为燕国的存在,才那么 稳定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