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冀遗韵:甘谷脊兽绽新姿

2020-10-01 16:24:16 作者: 古冀遗韵:甘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所安放的瑞兽,有龙、狮子、狻猊、狎鱼、天马、獬豸、斗牛等。它在古代既是权力的象征,又是驱邪祈福的镇宅之宝,常见于殿宇、寺庙及民居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印记,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甘谷脊兽以其朴素的大美、别样的风情,演绎着屋顶的传奇,传唱着远古的文明。

是什么让亭台楼阁风姿飘逸的屋面顾盼生情?是什么让庙宇殿堂华丽动人的屋顶流光溢彩?是什么让质朴细腻的绵绵黄土默默诉说大地的心事,又是什么让远古的传说和年轻的祝福凝固成坚定的承诺、永恒的信念?

“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在数量上和形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组成脊兽的祥瑞动物,每一个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这些统称“兽头”。脊兽由瓦制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脊兽当初只是为保护屋脊而设计的一个建筑构件,后来逐渐被美化成各种动物形象”。甘谷脊兽传人王海林先生如是说。

脊兽最早可追溯到周朝,西汉时已有明确纪年的脊兽,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檐角屋脊上还只有一枚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清朝时,已十分繁荣,形成了“仙人骑凤”的壮观形态。而今,建筑屋顶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龙翔凤舞到飞禽走兽,从神佛仙道到凡夫俗子,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从日月星辰到山川万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在悠悠岁月里,那些玲珑雅致的脊兽,给辛劳的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

据王海林介绍, 甘谷脊兽制作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甘谷县志》记载,在清朝后期脊兽工艺从北京传入甘谷。从此,甘谷的瓦窑里既生产砖瓦,也烧制脊兽。

在长期的实践中,甘谷艺人不断把当地的传统风俗融入到脊兽制作技艺中,在脊兽制作中杂糅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以及原始图腾崇拜、吉祥文化等各种观念,制作题材也从民间传说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草树木、五彩缤纷,具有鲜明的陇右文化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古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国家树立非遗保护的典型,旨在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一群人毕其一生,深藏功名,孜孜不倦做着一件事,守护着一种文化;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非遗也是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非遗保护是有意义的,从而让非遗展现出恒久魅力,焕发出时代风采。

这里,我们也期待甘谷脊兽传承人王海林先生在弘扬古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持续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