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范曾《所思在远道》
诗歌赏析
这首诗里开篇就说“涉江采芙蓉”,此处的芙蓉应该是水芙蓉,即我们所熟悉的荷花。荷花在古代诗词中其实还有很多别名,如菡萏、芙蕖、容华、水芝等等。此处选择“芙蓉”一名是有深意的,古人特别喜欢用谐音字来委婉地表达情感。“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象征着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就像诗词中常用“莲子”来表达“怜子”一样。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女子涉江采莲欲赠远方的丈夫;后四句则反过来写远方丈夫对家乡、对妻子的思念。然而无论是远寄荷花的无从送达,还是回望家乡的长路漫漫,其间都弥漫着因为路途遥远无法相见的忧伤,暗示着二人永远无法再度相聚。古时交通不便,一个人离开家乡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去。所以贺知章会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王昌龄会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也正是这种距离的阻隔,让人们心中的感情更加浓烈,就像歌词里唱的“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这首诗中的两位主人公,因为空间的阻隔不得相见,像极了被银河相隔的牛郎织女星。但织女牛郎尚有七月初七鹊桥之盼,他们却是“君问归期未有期”,隔着山长水远的距离,虽然心心相印,却无法长相厮守。一个“终老”,将空间的遥远延伸到时间的漫长。读来令人绝望。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古诗》时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首诗明白如话,没有任何生僻的字眼,更没有用任何典故,读来却给人惊艳的感觉,也许这就是“文温以丽”吧。此外,全是藏在采荷、回首间的那种深刻的思念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悲伤,除了 “惊心动魄”还有什么词能够形容尽呢?
当然,如同《诗经?蒹葭》中所说,这首诗所蕴含的东西不仅仅是恋情、相思那么简单,它实际上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诗篇一样,象征着一种生命永恒的不圆满与悲凉。
叔本华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于痛苦与无聊之间。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便感觉痛苦;当欲望得到了满足,剩下的只有无聊。所以他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这些思想,虽然今日看来如此消极,令人压抑,但却引人深思。也许这就是悲剧比喜剧更深刻的原因所在吧。因为只有更好地理解人、思考人,我们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一生。
最后,想送给大家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美丽总是令人忧愁。
方君璧《塞纳河畔》
费丹旭《红藕莲舫图》
王雪涛《兰泽多芳草》
吴昌硕《荷香十里》
姚虞琴《兰泽多芳草》
张瑞图《古诗十九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