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细读,会发现梁山泊中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宋江等人宣称是一场农民起义,然而108好汉中,正儿八经种过地的,也只有宋清和陶宗旺,而梁山的天罡三十六将,基本都是军官或者是名门世家出身,比如呼延灼,林冲,关胜。
反而是那些作为主体绿林出身的好汉,因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本事更加低微,因此排名还会靠后一些,至于行者武二哥武松,就能够算得上是绿林的排面了,白手起家的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受到了施恩宋江等人的尊重,从而与鲁智深等人平起平坐。
武松到也不是没有当过官,打虎后的他也曾经在阳谷县当过步兵都头,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都头,放到现在又是一个多大官呢?说出来别吓一跳。
都头这个职务,最初在唐朝,军队中已经有了都的编制,而统领都军的最高统帅,就称之为都头,后来人们习惯将统兵官都叫做都头,比如唐宪宗时期,刘悟任都知兵马使,人们就称其为“刘都头”。
由此可见,都头在唐朝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到了宋代,都头的地位,慢慢下降,在宋朝初期,袭用了过去旧制度的他们,“都”依然是一级统兵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然而随着赵匡胤进行军事改革,地方军队收归于中央,大部分地区都的编制也就慢慢取消,都头也就沦为了地方普通的编制。
根据《嘉定赤城志》卷18提到,台州雄节第六指挥编额五百人,除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一人外,另设都头三人、副都头五人,由此可见,都头已经沦为了小股部队的指挥官,还不是最高级别的。
相信看到这里读者或许会一头雾水,上面介绍的都头,好像都是军队中的职务啊?跟武松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南宋王朝结束后,元朝的都头,职权进一步下降,演变成为了村以下的一级组织,如孙村一都,刘村二都等等,村里面就设置有都头,负责维护都内的治安,宋朝的县郡,是没有都头的,而且地方的治安官,都是由州府上级任命,绝对不可能让一个小小的县令随意指派。因此《水浒传》这一点是错误的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考虑到他处于的年代,都头这个职务也就结合了元制和宋制,武松成为了县一级别的治安长官,他的官职,也就如同当今的县城公安局长。
武松只因为打死了一头老虎,就获得了这么大的官?这确实让人感到惊讶,更何况他还有犯罪前科,来历不明。“打死了人逃走在江湖”。官职的指派确实有些随意,但是这也并非不符合情理,武松的身上,也肩负着保卫阳谷县百姓,防御盗匪入侵的职能,因此县令也就看上他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