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居”之间的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2020-11-03 13:22:14 作者: 与“邻居”之

人和人做邻居,时间久了关系会变好,但国和国做邻居,时间久了还真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和日本就是一对这样关系复杂的邻居,如果你去日本玩过,你会发现,日本保留着很多中国唐朝时代的建筑,他们对于中国的三国文化,唐朝文化非常狂热,这些都是让很多中国人感觉到很自豪的地方,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最能看懂中华文化,能读懂中国古诗词之中的豪情壮志,那一定是日本没错了。

但你知道,日本当初为啥那么崇拜唐朝吗?这一切还要从一场战争说起。

唐朝初期,朝鲜半岛以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形成三国鼎立之势。高句丽凭借自身的强大,对中原王朝的态度时叛时降,百济是亲高句丽一派的,新罗是亲唐朝一派的。后来野心膨胀的高句丽联合百济,多次进攻新罗,一向亲唐的新罗向唐朝求援,唐朝多次劝诏皆被高句丽无视,最终唐廷决定出兵救援。

唐高宗派大将军苏定方出兵征讨,苏定方围魏救赵,直攻百济,很快就灭了百济,俘获百济王及其百官押往长安,并且派遣刘仁愿将军镇守百济。

唐朝大军撤离后,百济国的流亡将军扶余福信联合道琛和尚,煽动百济旧民造反,并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求援。日本放还了身为质子的百济王子扶余丰,联合扶余福信,合围镇守百济都城的刘仁愿部,唐朝于是派出刘仁轨将军去解刘仁愿之围。

这个扶余丰一看,唐朝军队太强大,后援也多,自己肯定打不过,于是只能派遣使者往高句丽和日本请兵。日本一来为了维护百济这个亲日政权,二来就是在公元645年,日本发动了大化改新,开始学习中华政治经济体制。经过这次改革,日本革除了众多陋习,真正走向了集权化的封建统治。经过20年的改革,大和民族开始自视其雄、跃跃欲试,对外扩张的欲望渐渐开始膨胀了。于是借着这次机会,他们派出重兵迎击唐军。

公元663年七月下旬,唐、新联军水陆并进直取复国武装的堡垒--周留城。与此同时,日本远征军的第四批军队,也就是大将庐原君臣所率领的一万人乘坐战舰从白江入海口逆流而上来到了战争即将爆发的地点--白江村流域。

公元663年8月,唐军和日军在白江村流域遭遇,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和小规模战争后,终于在白江口摆下了阵势,开始了大决战。之后的两天时间内,日本海军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地狱般的毁灭。双方战术素养以及战舰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战争迅速转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按照战前制订的军事计划,准备发起自杀式进攻的日本残余海军,一看交战双方实力相差太远,他们根本近不了唐军的身,自杀不自杀毫无意义。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开始溃逃。刘仁轨一代名将,哪肯坐失此种良机?下令唐军鼓足风帆向日本舰队冲去。先是施放火箭,然后追上去挥动拍竿,把日本战舰一一拍沉。日本军舰由于密度太大,唐军的火箭几乎是箭无虚发。太阳没落山的时候,这场海战已经结束。日本损失战舰四百多艘,而唐朝没有损失一艘战舰。

这就是中日战争史上能够称之为真正大捷的白江口海战。在中国的史书当中,甭管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记载这件事就一句话:“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

我们中国古代的史书一般都惜字如金,但描绘这场战争居然用了四战皆捷,海水皆赤等词语,这足以说明唐军的大捷是不争的事实。

大捷之后不久,日本援军尽数败退,百济的复国军树倒猢狲散,从此百济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之后没多久,朝鲜半岛上的大哥大高句丽也被灭国,唐朝帮助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三国杀的游戏彻底结束。而这段历史成为了盛唐伟业中的又一段点缀。

自从有史料记载以来,中日之间一共发生过五次比较大的战争,它们分别是白江口海战(唐朝)、征日战争(元朝)、抗倭援朝(明朝)、甲午海战(清朝)和抗日战争(民国)。

我个人认为,这五次战争中,元王朝的征日战争遭遇神风,不幸夭折;甲午海战全军覆没,丧权辱国;抗日战争,伤亡惨重,满目疮痍,虽然最后我们胜利了,但实为惨胜,中国承受的战争创伤远比战败国日本要多得多。而稍有点面子的是明代的抗倭援朝,这次打赢了不假,但也动了大明王朝的元气,耗光了他最后的一点家底。所以真正的完胜只有一次,那就是发生在唐朝的白江口海战,大唐王朝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不仅是那场战争的胜利,而是让日本人一千多年下来,都对这个朝代充满敬意,充满尊重,充满狂热。

你发现没,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民族,也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民族,他们能够正视与强者的差距,并且拉低身段虚心学习,然后坚决的贯彻执行,这是他们每次都能够紧跟潮流的秘诀,后来的明治维新不也是如此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但有一点我们还是要注意,不管是大化改新还是明治维新,处于嬗变期的大和民族总是会欲望膨胀,妄想扩张,最后害人害己,自食其果。极端的自卑过后便是极端的自大,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飞速复兴,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让很多人不但变得自信了,也变得自大了,他们忘记了骄兵必败的道理,忘记了我们艰难发展的时刻,也忽略了今天的一切成果是通过怎样的努力奋斗得来的。记住,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们既然有邻居的前车之鉴,就绝不会走上它的老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