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团队在快到宝林寺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唐僧说去西天已经走了四五年了怎么还不到,悟空说还早,还没出大门呢。接着悟空又解释道:
行者道:“兄弟,若依老孙看时,把这青天为屋瓦,日月作窗棂,四山五岳为梁柱,大地犹如一敞厅!”
大圣好大的气魄!同时他心中也明白了这取经路途的磨难都是高层领导有意为之,而整个取经计划就好比在厅堂里转悠,走个过场而已。
接下来唐僧在这“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的险恶环境下做了一首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益智说的是观音交代的取经任务,王不留行指的是李世民送别唐僧,三棱子指三个徒弟,马兜铃指小白龙,荆芥指磨难,茯苓指如来,防己指自己,竹沥代表一心向佛,茴香谐音回乡。全篇用中药名来暗示取经这件事,妙笔生花。
接下来是快到寺门前,看到牌匾时的对话:
行者道:“师父,这一座是甚么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甚么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的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闻言,把腰儿躬一躬,长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尘道:“师父,请看。”上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
这里说的是“敕建宝林寺”这几个字被灰尘污染的已经看不清了,“敕建”说明是皇家寺院,也就是说这座皇家寺院从之前的香火鼎盛时没落到了现在的冷清局面。
唐僧进门参观完寺院里的塑像和壁画,忍不住感叹:“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然后见了寺院里负责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引进方丈后,寺里僧官发现唐僧的打扮后就怒气冲冲指桑骂槐的对道人破口大骂。
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一领二十五条达摩衣,足下登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么!”抽身转去。
唐僧于是满眼垂泪,思前想后一番然后跟了进去
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
这僧官其实是听过唐僧的名号的,所以当唐僧回答是东土大唐来的和尚,便问他是不是唐三藏。想是文殊菩萨先打过招呼的说唐僧要路过这里。那么为什么僧官会拒绝唐僧借宿的请求呢,就是因为唐僧的打扮确实不像个高僧而像个云游的和尚。要知道唐僧可是唐王钦赐的“ 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但是见了后觉得貌不如其人,于是僧官让唐僧去四五里外的店铺住宿,唐僧说
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却是何情?”
僧官于是愤怒的说出了下面的一段话:
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
原来说的是七八年前有一群和尚来借宿,住下了贪图安逸就不走了,还生出许多事来: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
于是唐僧就忍气吞声的出来见徒弟了,在悟空的暴力手段下才得以借宿成功。当和尚全部出来时候却也着实寒碜:
那众和尚,真个齐齐整整,摆班出门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偏衫,无的穿着个一口钟直裰,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腰裙接起两条披在身上。
在准备吃饭时僧官问唐僧吃荤还是吃素,唐僧说吃素,又问:
僧官道:“徒弟这个爷爷,好的吃荤。”行者道:“我们也吃素,都是胎里素。”那和尚道:“爷爷呀,这等凶汉也吃素!”
可见在乌鸡国国王死的这三年里和尚吃荤已成了常态。
这个敕建宝林寺作为乌鸡国前面的一个引子,是暗示出乌鸡国的现状的。牌匾污垢表明现在乌鸡国不敬佛,这僧官的表现完全是势利眼欺软怕硬,只有孙悟空用暴力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也暗示了乌鸡国群臣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