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深得雍正器重,死后葬在雍正陵旁,为何乾隆却要拆毁其陵墓

2020-11-08 20:30:46 作者: 田文镜深得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发生严重水灾,然而面对雍正降旨询问河南灾情的时候,田文镜却进行了谎报和瞒报,并且表示完全不需要朝廷的救济,就连雍正提出的减免河南地区税赋的“优惠政策”,田文镜也予以了拒绝。“士民踊跃输将,所有特恩免之钱粮, 请仍照额完兑。”

可事实的真相却是,此时的河南地区已经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再加上田文镜以及属下官员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更使得河南地区的民众对于田文镜是怨声载道,朝中也不断有对于田文镜的弹劾奏章。

但是即便如此,雍正也没有改变对于田文镜的信任与器重,依旧对其宠爱有加,甚至在给田文镜的朱批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他的信任与器重。“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伴随着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的去世,朝堂上再度掀起了对于田文镜的批判之声,乾隆皇帝则是也开始借此不断做着田文镜的文章。

乾隆先是接着尚书史贻弹劾前田文镜下属王士俊因垦荒劝捐、虚报田亩数,对田文镜展开了批判,表明了自己态度。“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紧跟着,乾隆又在乾隆三年(1738年),荡平了田文镜的陵寝,并且在这之后还评价田文镜不如李卫和鄂尔泰。“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乾隆皇帝之所以会如此对待田文镜,也是诸多原因共同导致的。

首先,乾隆皇帝本就非常的“看不上”田文镜。

田文镜本就是监生出身,并非科举出身,雍正力挺田文镜,有很大原因也是为了拉拢和田文镜一样是监生出身的官员为其效力。到了乾隆朝时期就不一样了,乾隆本就学识渊博,而他也更加看重的是科举出身的官员,例如张廷玉、鄂尔泰等人,因而对于监生出身的田文镜,本就带有天然的歧视。

与此同时,田文镜的“酷吏”举动也是不能为乾隆所接受的,毕竟乾隆一生崇拜的是以“仁德”著称的康熙皇帝,而不是严厉的雍正,即便是田文镜在任期间也有着不少功绩,但他的为官风格和办事方式,却是乾隆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就是田文镜此前的所做所为已经引发了众怒。

实际上,不仅仅是河南当地的官员、士绅与百姓对于田文镜怨声载道,就连朝中官员对其也是极度不满。除了李绂,田文镜与李卫、鄂尔泰的关系也是非常的不好,三人之间经常相互弹劾,李卫更是曾痛斥田文镜为“小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如此对待田文镜,既是在平抑朝堂上对于田文镜的不满声音,同时也是在极力拉拢、讨好这些官员们,尤其是在这一时期担任辅政大臣的鄂尔泰。与此同时,乾隆在登基之后还将此前因与田文镜交恶而被雍正罢免的李绂重新重用,无疑也更加展示了他对于田文镜的厌恶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次,便是乾隆皇帝对于田文镜葬在泰陵之旁是极度的不满。

要知道,在此之前,雍正曾不止一次的要求与他关系亲密的兄弟大臣怡亲王胤祥葬入泰陵地区,但却遭到了胤祥拒绝,而胤祥更是用“吞土授陵”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愿接受这份殊荣的想法。这样的举动不仅让雍正为之动容,就连乾隆也深感佩服。

而如今,田文镜却堂而皇之的葬在了泰陵之旁,享受到了这份至高无上的殊荣,这让乾隆怎么会不对其深感愤恨。所以田文镜的陵墓被拆是迟早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是田文镜,李卫也遭到了乾隆撤像。

乾隆三年(1738年),原本规格极高的田文镜陵寝遭到了乾隆皇帝的“阴错阳差”般的拆毁。

然而,多年之后,另一位雍正宠臣李卫,也遭受到了乾隆皇帝同样方式的“对待”,只不过,李卫被毁掉的不是陵寝,而是他的全家画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卫在担任浙江巡抚的时候,组织对杭州西湖进行了修葺工作,为了彰显自己的这份功劳,于是他将自己全家的画像摆在了西湖的花神庙之中,画上有他本人,还有他的夫人和小妾。由于李卫主政浙江时颇有政绩,深得当地官员和百姓的爱戴,这副李卫的“全家福”画像也一直得以保存了下来,并且还被奉为“湖山神位”,受到了百姓们的供奉。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临幸杭州西湖,见到了这幅画像。此时距离李卫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42年,乾隆还是命人对此画予以了撤销以及焚毁。“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当然,乾隆撤销李卫的画像并不是像他对待田文镜那样,心中充满了鄙夷和厌恶,更多的还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名望和地位,维护皇权统治罢了,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