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石赤心,以出宝图。燕涎鸡晨,即端制书。有奕王门,南土华腴。献其家珍,陈于玉除。笔法之神,匪临伊摹。史馆之储,尚其不诬。—— 岳珂(宋代)《万岁通天帖赞》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撒播下来的王羲之宗族书法的描摹品,也是仅有挨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
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
《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信件、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要几十个字,像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从中咱们不光能赏识到神妙的书法,也能看到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作者们不曾想到,他们不经意书写的一些手札,竟成为了后世撒播的佳作。
王志《喉痛帖》
其间,王志的《喉痛帖》(又称《一日无申帖》)叙述的是作者感觉嗓子不适随手写的札记。
台湾学者蒋勋在《手帖:南朝年月》一书中,如此描绘《喉痛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是《万岁通天帖》的压轴之作,比起王慈的书法,弟弟王志更紧敛俊挺,短短一篇书帖,像一瓣一瓣花片开放,灿烂夺目,他从王献之得到鼓舞,能够更挥洒出生命的芳华之美了。冬日寒凉,拿出《一日无申帖》会特别细读几行字——‘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字与字间许多牵丝连接,是献之‘一笔书’的精力。‘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八个字,线条的爽直速度,改变万千,似乎千百年前身体上的痛,心境的喟叹,都在纸墨中。”
武则天爱不释手
武则天
今日咱们有幸得见最挨近“书圣”王羲之风貌的书法著作,还要感谢武则天。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通晓文史,熟谙艺术,特别喜好书法,关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
就在武则天苦求王羲之真迹而不得之时,凤阁侍郎王方庆在御前站了出来,他向武则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乐意献上王氏一门书法真迹。武则天得到真迹后,天然是喜不自禁,为此特别在武成殿招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了这件大事。
武则天尽管非常喜欢这件著作,但并没有将之据为己有,而是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蓝本,用上等的黄蜡纸双钩填墨,仿制了摹本。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从头赐还给王方庆。她还吩咐王方庆,这是先人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看护。
描摹版别成书法珍品
后来,王氏后人没能守住先祖的真品遗址,反倒是武则天命人描摹的版别成为仅有挨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
此卷勾摹精妙,书画判定家杨仁恺先生就曾在《国宝沉浮录》中,对《万岁通天帖》给出了至高的点评——“下真迹一等”。从中能够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联系,为研讨我国书体的开展演化供给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仅存的摹本传承也是非常困难,在撒播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闻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
在朝代更迭和战乱中,它得以幸存,被掩埋在一堆部队用的作战地图和方案档案里,直到1954年,才被送到其时还叫东北博物馆的辽宁省博物馆,完毕了流离失所的生计。这件国宝入馆时的“身份证”上写着“点评2亿元”,现在当然是价值连城。
重装后,《万岁通天帖》次第紊乱,仅存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十幅书法摹本,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其钩摹精到。
高清全帖
(请将手机横屏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