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香港轩尼诗道官立小学将要开展“认识故宫”活动,届时,也将引入“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把国宝带回家”全息投影技术,引起了校长梁静宜的注意:“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的优势在于,即使校内活动繁多、课程紧迫,学生们也能自主学习了解故宫文化。”
“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是一扇窗,更是一座桥,让香港的青少年得以更好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也让他们的心与祖国更加贴近。“希望‘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能够让学生从认识、理解,到欣赏、热爱中华文化,继而主动承担起推广中华文化的使命。”邱逸说。
(本报记者 范天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创会主席孙少文:
近期面向香港中小学生推出“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可谓恰逢其时。国家“十四五”规划特别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加强香港中小学生的文化艺术教育,是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故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窗口,其收藏的文物记录、表达着中国各个地域文明精华和中华民族艺术精粹。而逾万件通过海外贸易等汇集而来的西洋文物,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充分利用故宫的文化资源,结合创新科技,以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景课堂,在向中小学生系统展示故宫文化,引领其学习、认识、了解中华文化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坚定其文化自信。这种直接、有力的方式,有助于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执委胡剑江: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当前一些年轻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距离感和误解。“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配合香港本地学校的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把故宫国宝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进香港校园、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继而主动承担起传承弘扬灿烂中华文明的使命。
国家在香港设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是对香港的厚爱,也体现对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殷殷期盼,同时希望借此推动香港历史文化教育,增进年青一代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理解和热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是运用故宫文化加强香港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代理系主任李建深: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成立,让更多国人乃至外国观众得以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除了通过实地展览、网上数据资源库分享外,“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也是让更多观众接触、欣赏故宫文物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多元化教材,香港中小学生得以更好了解、欣赏,从而主动传承、推广故宫文化。
“我们的故宫”学与教资源项目是跨学科的项目。以往的历史教育,着重于政治经济史。而通过“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物质文化史、艺术史、考古等内容。此项目还运用了多种高新科技,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把中华文化的传播与高新科技结合起来。这种将故宫文物与高新科技结合,让学生以及社会大众更好了解、学习和推广中华文化的模式,以后将会大放光芒。
全国青联委员、香港葵青区议会议员郭芙蓉: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广受市民欢迎。故宫由此成为香港和祖国紧密联系的又一条感情纽带。“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应运而生、意义非凡。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在引领青少年学知识、赏艺术的同时,揭开故宫的历史文化奥秘,让古老的中华文化以青少年熟悉且喜欢的方式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是传统文化与香港青少年的一次美好交流,有利于将中华文明植根于香港新一代心中。
故宫承载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使人心潮澎湃、思绪激荡。相信“我们的故宫”系列教材定能令香港青少年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能坚定他们的信念,为创造国家辉煌和香港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龚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