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王逸飞)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良渚文化释放更大影响力、带动力,正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实现文化兴盛的重要思路。
19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该市市长姚高员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杭州要进一步唤醒城市记忆、打响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认同,不断提升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其中,“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成为该市明确的具体举措之一。
良渚博物院。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这是“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次现身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虽是“新词”,但这条大走廊在当地其实早“有迹可循”。
“良渚文化大走廊”最早见于官方层面是在去年12月底。在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杭州余杭区,余杭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提出在当地北部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迭代构建包括其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在内的“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
根据余杭官方定调,良渚文化大走廊西起当地径山镇,东至良渚、仁和。其在形式上将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具体点位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大运河文化国家公园(余杭段)、小古城遗址、良渚博物院、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瓶窑古镇、安溪古镇,及“径山茶宴”“余杭纸伞”等非遗项目。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介绍,余杭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是希望通过文化兴盛赋能城市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括三层寓意。
“首先它是进一步擦亮文化金名片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借其打造体现余杭辨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余杭标识;其次是进一步优化空间新格局的战略考量——以廊道式空间格局和发展模式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是进一步实现全域大发展的现实需要,即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有机串联,带动全域协调发展。”刘颖说。
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关于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探索建设,数月来余杭区已启动一系列相关工作。而此番被写入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引起了不少杭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从‘余杭行动’提升到‘杭州举措’,体现了杭州市对良渚文化的重视。相信大走廊会成为世人认识杭州、感知中国、拥抱未来的重要文化旅游带。”杭州市人大代表、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周锋说。
杭州市政协常委、大运盈通公司总经理赵海燕认为,“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是杭州在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战略布局。“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可以擦亮与杭州第三中心相对应的金名片,可以大力提升中华文明圣地的国际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并以此大力助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快速发展。”
以上述观点为代表,多方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市级层面聚焦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于大走廊、于杭州而言,未来都有望获得多重“惊喜”。
从文化发展维度看,这种“提级”让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标识性、影响力提升获得更大加速度,让杭州进一步擦亮良渚文化“金名片”的同时,有望探索出文化兴盛的有效路径。
去年,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三周年之际召开的杭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座谈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强调,要当好“薪火传人”,努力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上形成更多具有杭州特色的标志性成果。
从区级谋划到市级部署,获得各方更大力度关注与支持的良渚文化大走廊,不仅可以更快速破解目前良渚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上的一些困难阻碍,还有望带动杭州多区县实现文化串联、组合、联动发展,助力该市在全国打造文化高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对外展示窗口,让“看五千年的中国去杭州、去良渚”进一步在全球成为品牌。同时,在文化发展更受各地重视的背景下,良渚文化大走廊如若成效显著,其所代表的廊道模式、“跨界”思维完全值得复制推广,将“盆景”变为“风景”。
余杭瓶窑古镇。 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社会发展维度,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等,不仅优化城市界面、让区域发展更加“有血有肉”,亦将有效带动沿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而如今的“提级”让大走廊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可能,意味着更多杭州民众有望享受到大走廊建设带来的民生红利。其蕴藏的发展机会愈发公平,“三大差距”愈发缩小的机会,于志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杭州亦意义重大。
在产业动能维度,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带来着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培育、导入、成长、做强,解决的是未来数年乃至几十年的产业活力问题,是致当下更致未来之举。未来,原本以传统制造业、农业等为主导的杭州北部地区有望因此“换个活法”,获得全新产业动能、打开全新增长跑道,而杭州经济发展无疑也将获得有力助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