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荆门3月8日电 题:探访湖北钟祥关帝庙戏楼:余音隐没 刻痕犹见
作者 张倩龙 吴淘淘
走进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沿古镇老街一路而上,便能看到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关帝庙戏楼。自清代开始,诸多戏班来往于石牌,表演戏种繁多,而汉剧犹盛,由此当地也被称为“汉剧的摇篮地”。
关帝庙戏楼 吴淘淘 摄
石牌镇位于湖北钟祥西南地带,古称荆城,地处汉江西岸,水陆交通便利。当地原本有关帝庙、药王庙、上真观、西方丈等七座戏台,现仅存关帝庙戏楼一处。
榫卯结构斗拱 张倩龙 摄
解开铁锁,走进戏楼,但见门庭萧瑟,墙壁斑驳。乾隆四十二年“泰元班”、嘉庆八年“金翠班”……几百年前的汉剧戏班来到戏楼,言谈说笑间,会在梁枋上用颜料或器具留下印迹与刻痕。年长月久,层层覆盖,如今借着灯火仔细观摩,尚能窥见从“泰元班”到“鸿泰班”的签到字样。
关帝庙戏楼是两层宫殿式建筑,高约9米,深9米,舞台面宽6米,后室宽12米,底平面呈“甲”字形,寓意“名甲天下”。屋面由黄色琉璃瓦、镂空如意莲花纹脊砖、黑陶脊兽组成;十二根木柱及两根石柱顶托楼身;舞台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似演麟经善恶收场分衰钺,差怡凤目笙歌振响叶琅璈”的楹联。
73岁的陈光璧是古戏楼文物安全管理人,他出生在石牌本地,打小在戏楼看戏,自己也会唱戏,闲时会哼上两句。平日里,他会待在戏楼里打扫卫生、整理文物、收集资料。有人来访,他便跟别人讲起老戏楼的故事。
梁枋上的签到字样 张倩龙 摄
“正面的斗拱是实心打造,自带混响功能,可算做古代的‘音响’。”陈光璧介绍,榫卯结构的斗拱历经300余年,蛛未结网,鸟不筑巢,实属罕见。
“想借助戏楼培养一批汉剧传承人。”陈光璧说,老戏楼经过翻修后,自己想请汉剧戏班来这里登台演出,让老戏楼重新焕发活力,尽管目前还未能如愿,但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参观完毕,陈光璧合上门转身离开。回首望去,老戏楼在夕阳下静静伫立,阳光穿过戏楼斗拱,映照出淡淡幽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