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经修复后“重获新生”的9卷明代纸经和10块清代龙藏木经板在云居寺珍贵文物修复成果展上首次亮相,这也是云居寺首次向社会大众展示文物修复阶段性成果。
在云居寺药师殿北配殿,展柜内陈列的一件件经过修复的清《龙藏》木经板旁,还展示着它修复前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可以看到它们曾因历史原因出现断裂、霉菌、缺失、字迹模糊等问题,如今经过修复后“重获新生”。观众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对其修复过程的复杂、艰辛与成果的惊艳有了更加直观地感受。
在一件明代纸经前,不少观众驻足观赏。“因为年代久远又几经辗转,经面上出现了水渍、发黄,经过灭菌杀虫、经文色牢度测试、污渍清除、配纸、染色、修补经页等10余道修复程序后,经面又恢复干净,上面的人物造型也变得更加清晰。”展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今天展出的纸经和木经板只是经过修复后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一部分,目前云居寺已修复完成了208卷明代纸经和203块清代龙藏木经板。
据了解,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寺院珍藏着2.2万余卷明代纸经和7000余块清代龙藏木经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房山石经并称“云居寺三绝”。为保护这两些珍贵的文物,2016年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订了《云居寺明代纸经、清代龙藏木经板保护协作意向书》,正式启动科学化、规范化的保护工作。同年11月,双方共同开始对纸经、木经板进行基础病害调查,共发现有27种病害。经过科学论证,2019年初第一阶段的修复工作正式开启。
针对纸经、木经板出现的问题与病害,修复团队以科学化的修复手段,进行了细致研究与修复。中国经书所用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再加上年代久远,很容易会有破损、脆化、粘连等问题。在经书的修复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不是调制浆糊,也不是修补书页,而是“揭”,就是处理粘连十分严重的书籍,这不光考验修复师的技术,更考验耐心。而在对清代龙藏木经板的修复过程中,修复师通过计算机技术,依据三维几何模型成果数据,对残缺部件等结构进行虚拟修复,利用维修前后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偏差分析,准确识别出修复的变化情况。使病害得以消除,劣化得以控制,文物本体寿命得以延长。
现场演示经板印刷术
展览现场除实物展示外,工作人员还现场演示了龙藏木经板印刷术,让观众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印刷技艺。展览将持续至9月17日。此外,云居寺还推出了“云居寺3D景区游览”小程序,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小程序“云游”云居寺,还可通过简单的点、划等操作,线上体验文物修复过程,自己动手完成一幅“文物修复”作品。
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云居寺明代纸经与清代龙藏木板经保护修复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向社会公众普及文物保护修复知识、揭开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神秘面纱的一次科普。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两宗文物的宝贵价值,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更加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