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世硕电子公司扔员工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发证者边点名,边把证件故意扔到地上,让员工一个一个地弯腰捡起,每一个员工必须低头才能拾起这份“工作”。这种“嗟来之工”引爆了网络怒火。
有消息称,事件当天就有大批员工从工厂离职;也有另一种消息称,公司主要以高额返费吸引员工,每天都能找到几百上千人,工人“想走的也会走,不想走的出了这事也不走”。具体数据有待核实,事件也还在持续发酵。员工走有走的道理,不走也有不走的难处,但这都不是企业可以如此羞辱员工的理由。
企业被推上风口浪尖,不得不回应致歉:“当事员工不当作为,依厂规处理”。但是,这显然不是要做出严肃惩戒的意思。企业也没有向公众做出起码的解释,3个员工为什么要用这种极端侮辱人格的方式给自家同事发证?他们是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干?这是不是这家企业文化的产物?
面对一则小视频引发的舆论海啸,有人说主题是“底层互害”,有人说主题是“大厂的傲慢”。都不无道理,人性中的倾轧“天性”和糟糕的企业文化,往往相互渗透、彼此诱发。没有具体员工的作恶,谁来“变现”对同类的伤害?没有不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撑腰,谁又敢这样潦草形事、大而化之?
而工厂往往是务工青年流动到城市的第一站,这里的规则世相,很可能奠定了他们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事作风。工厂点滴的文明善意,会成为社会向善的一朵浪花;相反,霸凌、羞辱、刁蛮则会向另一个方向上推动社会风气。
企业可能觉得自己有傲慢的资本,殊不知寒了员工的心,自己离寒冬也不远了。据公开资料,该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为苹果公司提供产品组装代工服务,背景深厚,员工规模庞大,在劳务中介助力下每天报名者源源不断。
然而这种“客似云来”表象的脆弱性也很明显——留得住员工何须流水席似的招工。各大问答平台、求职平台上对企业口碑反馈也可见一斑,老员工吐槽“黑厂”“侮辱员工”的帖子一抓一大把,天眼查上关于这家企业的风险提示也绝大多数与劳动纠纷相关,高流动性、高风险性成了这家企业用工情况的典型标签。把员工当韭菜割,通过流动性来压低用工成本,在普遍“用工难”背景下,这条路长久不了。
用工不规范乃至违法违规用工、侵害员工人格权,问题不查实惩处,伤害的将是整体用工环境和地方形象。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支柱,而工人无疑是制造业的底座;失去工人的向心力,就会失去很多。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