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屋里,只能看到“书虫”身躯的一部分。
15吨废旧书造就巨大“书虫”
■记者 马昭 文/图
欣赏有些艺术作品,不需要你懂艺术,也不需要你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仅仅站在旁边,就是一种震撼。它能从你的眼睛撞击到你的内心,让人的大脑瞬间空白,又瞬间被轰炸激活。看到“书虫”时就是这样。这件由15吨废旧书籍制成的艺术装置虽然还未正式与公众见面,但由于和西安书香之城的气质完美搭配,而被不少慕名而来的网友追捧。
15吨书成就“书虫”
“书虫”现栖身于长安区原风雷仪表厂内的一家正在搭建的书城中,是西安跨界艺术家赵海涛的第三件以“书”为主题的艺术装置。而它的两个“师兄”——“书井”和“书塔”早已是抖音单条点击量过千万的网红。
“虽然刚刚做好,名气还不大。但却是我书主题作品中最精彩的一个。”赵海涛将这个长约50米的庞然大物取名“书虫”,但仅从外观看,它更像是一条蜿蜒的巨龙。庞大的程度甚至到了无论怎么拍,都无法拍出全貌的地步。它柱形的巨大身躯矗立在屋内,而尾巴则飞出了窗外,又穿过房顶洋洋洒洒地甩回了屋里。也就是说,你站在屋里,只能看到一半的身躯和一段巨尾,另外一半的身躯必须从楼梯上到屋顶才能看到。
“搭建书虫的书全部来自一家书店的废旧书籍。好些书都带着西安的‘魂’:《寻找白鹿原》《西安旧事》《西安美食地图》《学习陕西话》《关中旧歌谣》《走进大秦岭》……15吨书成就了‘书虫’的身躯和灵魂。”
“至于为啥叫‘书虫’,仁者见仁。真正的观念不是观念。你脑子里瞬间呈现的那个念头就是了。”
赵海涛表示,创作前,脑中的想法是,进入知识海洋里不能变成书虫,爬得进去还要出得来,千万不要丢掉独立思考的能力。创作过程中又不禁想到,这大概象征着人类对知识的无尽追求吧。待作品成形了,看到长长的虫身和虫尾,觉得像极了人类求知之路的漫长及曲折。
“也许明天,又会有新的想法。而每个人的想法,就像这巨大的‘书虫’一样,完美而独特。它就在你脑中,属于你一个人。”赵海涛说。
唤醒人们记忆中阅读之美
54岁的赵海涛从小就学绘画,他曾做过建筑,对色彩的敏感、建筑的在行、绘画的基本功,成就了他的艺术跨界。如今的他,是当代抽象派油画家、跨界建筑师、艺术家,尤其擅长用废旧的东西巨量呈现艺术创作。废旧物品,在他眼中是另一番景象。无论是废书、废铁、废木头、废报纸,甚至废燃气罐,经过他的侍弄,都会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装置。他的工作室门口摆满了用各种废铁、废绳子、废木头制成的动物、摆件或抽象的物件,每一件都各具神韵,让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凝神观赏。
赵海涛与书艺术装置的缘分起自2016年。那时,他接到了一个设计邀约,西工大附中旁边一个咖啡厅的楼梯间,有个很高的空间,需要一个艺术装置作品。他在思考中路过的一个废书堆激发了灵感。于是有了第一件作品:书井。这个高6米,重4吨的书井建成后,很快成为西安的网红,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而它更多吸引的是附近中学的孩子们,他们喜欢在这里写作业,或者在书井里发呆。
位于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内的“书塔”是赵海涛第二件书艺术装置作品。这个高11米的“书塔”,所用之书都来自周边学生们用过的旧课本,整整8吨的教材被堆积成书塔之后,体现出一种对教育、对知识本质的直视与反思。这个作品让赵海涛在意大利拿了一个设计奖。
“书虫是我的第三件书艺术作品,但不会是最后一件。我喜欢书,更喜欢书香之城的西安。我想用更多书的元素来点缀这座城市,让更多的人透过建筑与文学所产生的对冲,被震撼,从而思考,唤醒人们记忆中那些逐渐冰封的阅读之美”。赵海涛说,他已经有了下一件作品的构想,灵感来自终南山下的一个废弃的水塔。他想在这里搭建一个“书巢”,给爱书之人安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