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口,求救无门?荒诞事实背后是教条制度的死板执行

2020-10-10 17:31:44 作者: 医院门口,求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7日晚,吉林某医院大门外发生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事故当事者入院求助,却无人响应,还被告知需拨打120。等待近40分钟后,急救车将伤者送往距离事发地14公里外的医院总部。事后,医院工作人员解释称,按照医院规定,医生在值班期间不能脱岗。

在"120"门口拨打"120",这般魔幻的体验,在这条新闻中却是如此的真实。"医生应该救治医院门口的伤者吗?"这个似乎都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竟然登上了网络热搜。

毫无疑问,无论这位昏迷的伤者是在医院门口还是小区门口,他当时身处的都是生命的鬼门关口,迅速而有效的救治是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

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是大相径庭。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近在咫尺的专业救援,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冰冷地、无奈地等待?

值班医生机械地"遵守"死板的规则,似乎是事件的一大表因。

诚然,"医生在值班期间不能脱岗"是一条重要的管理纪律。在岗的医生,也确实需要对排队看诊的病人负责。而且,急诊医生也存在着工作忙碌,无法抽身等客观情况。作为旁观者,一味指责医生"见死不救"也略显偏面和武断。

但法理尚且不外乎人情,更何况是模棱两可的院规。在人命关天的重要时刻,一位手有余力的医生,移步百米之外的医院大门救死扶伤,这绝非是"脱离岗位",恰恰是白衣圣手勇于承担岗位责任的表现。而如今,医生虽然没有在"物理上"脱离岗位,在"心理上"却已然背离了职责。

在那样的时刻,伤者和家属所希望的倒未必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盛况。但实际情况却是,偌大的三甲医院,竟然连一个伸出援手的专业人员都没有,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当然,比起医生们刻板地执行,教条的制度本身才是事件的最大诱因。

设立医院的初衷是救死扶伤,制度的存在则是约束医者履行职责。然而,"不能脱岗"这一教条约束医者的同时,却也约束了伤者被救治的权力。

纵观此事,当事人没有轻易搬动伤者,而是进入医院门口求救,此举合情合理、合规合法,伤者完全有权力得到尽快的医治。而急诊医生救治突发事件的伤者,是岗位任务更是职业道德所在。在岗医生有这个义务去尽快医治患者。

但不幸的是,冰冷的制度让天经地义的事,变得荒诞无稽。患者就在医院门口,却要叫救护车?医生在医院范围内救人,会被定义脱离岗位?50米内就能找到的专业救护,却让昏迷的患者等了40分钟还再开了14公里?

让人无语的事实背后,是医院救治流程的无序,制度条例的无情,甚至是管理的无能。假期人员的灵活安排,紧急情况的特殊处理流程,医生尽职条件下的免责……对于当地久负盛名的三甲医院,这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些疏漏,最终成了破坏医患关系的导火索。

所幸,此事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然而,教条的制度、死板的执行、无序的管理依旧值得各方反思。

疫情过后,社会尊医崇医的良好风尚、和谐的医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强化。面对得来不易的成果,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审视制度的不足,努力保障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医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患的互相理解。让"医院门口,求救无门"的悲剧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