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拉姆:一碗加加面 吃出幸福味

2020-10-12 18:23:16 作者: 卓玛拉姆:一

我是卓玛拉姆,1984年7月出生,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人,现在是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妇女致富带头人”,“果拉从”藏家乐女老板。

初二那年,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生病了,身体日渐消瘦。雪上加霜的是,开加加面店的母亲又得了阑尾炎。我还有两个姐姐,分别在读大学和高中。父母的病使本来拮据的家更加困难。一天,父母满怀愧疚地对我说:“卓玛,退学吧!”

自那时起,我开始帮助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当时,纳西民族乡加加面店不少。但绝大多数店都是“有客人就做生意,没客人就下地干活”,并没有把开店当成多大事儿。我把目光盯在了加加面上。

于是,我说服父母,专心学习揉面、炒臊子、熬汤等技术。在反复学习中,我慢慢地掌握了做加加面的窍门。与其他加加面店不同的是,我一门心思扑在加加面店里,打理出干干净净的店铺环境,给客人营造出在自家吃饭的氛围……我认为,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勤劳与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慢慢的,我家的店越来越有名气,收入也由原来的一年近万元增加到五六万元。就这样,我靠着勤劳和坚持,帮助父母治好了病,支持两个姐姐读完了大学。

一碗碗加加面,有心酸、有欢笑、有汗水、有传承,还有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接下来,我要把面店做大做强,不再只为糊口,而是作为一项事业。

2009年,盐井加加面通过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这一品牌为盐井群众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实惠,我也成为受益者之一。

盐井加加面。图片来自网络

2010年,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我家得到了2.5万元的安居工程补助金,加上存款,我建起了一个近300平方米的藏式楼房,并将其命名为“果拉从”藏家乐。随后,芒康县政府组织纳西乡的藏家乐经营者,前往云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考察,开展专业培训,学习农家乐经营管理经验。这一趟学习之旅,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特色”二字深入我的心中。

随后,在援藏干部的建议下,我将家旁边的一块空地修平整了,游客的车有了专门的停车场;《吉祥盐井》《心中的昌都》《康巴汉子》等祝酒歌、芒康弦子搬上了餐厅的舞台。

现在我们家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40人,在旅游旺季每天来吃饭的至少50人,每天收入至少有700元,2017年全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我现在干劲更足,2017年,在政策支持下我贷款300万元、自筹160万元,重新翻修藏家乐,计划把它打造成为一个综合型的民族特色餐饮店。

自我致富后,“把乡邻们扶持起来,让大家都过得舒服”就成为我的目标之一。

随着加加面店规模越做越大,我从周边贫困户中雇请人手到店里工作。次仁央宗,就是从我店里成功走出去的代表之一。次仁央宗在我的店里工作了5年,我手把手地教她做加加面。当次仁央宗决定自己开店时,除了资金上予以支持,我还告诉她:“想做好,要坚持到底。”如今,次仁央宗在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加加面店,一年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如今,我帮扶的10户贫困户,在政府精准帮扶和他们的努力下,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