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蚀斗士"的人生算法:一切都为解"材料遇水"难题

2020-10-15 08:45:25 作者: "抗蚀斗士"

广东水科院承担了该工程全线建设所用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的质量对比检测及业主委托的专项检测工作,建成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质量对比检测项目部试验室。李兆恒所面临的新挑战,即开展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的同时负责该试验室的运营和管理。

“引调水工程与地铁盾构等市政工程有很大区别,它的管道是用来输水的,而输水则意味着处于一个‘有压’的状态。”李兆恒解释,不同于地铁盾构等只考虑受外压的因素,输水工程还有来自于内部受压的因素,更容易产生结构上的问题,潜在的风险点也更多。除此之外,作为一项百年工程,对防腐、抗蚀的要求非常高,混凝土、管片、钢管均需做防腐。针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李兆恒未来几年将承担起“把关人”的重担。

繁忙-浮躁

在工程一线中找寻科研人的初心与方向

根据规划,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工期长达60个月。换言之,在未来四五年中,李兆恒都需要“冲”在工程现场的第一线。从科研到工程,从试验室到工地,他转变的不仅是工作内容,还有工作心态。

“我的‘青托工程’责任导师杨光华老师有这样一句话,‘科研源于工程,高于工程,但最终还要应用于工程’。”在被工程现场“挤占”做科研时间的同时,为了不让科研“掉队”,李兆恒在接受新任务后,迅速调整状态,在这项工程中寻找与自己学术研究方向的结合点——开展大型地下输水工程的研究,探究优化高水压力、富水生物作用下输水钢管的腐蚀防护措施。

在他看来,近年来地域性缺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引调水工程亦越来越多,未来其科研方向更偏向于水资源调配中的高抗蚀问题。“抗腐蚀、抗锈蚀在海工建设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完善,但在水利特别是引调水工程中,还有不少挑战。”他表示,水利领域的高抗蚀材料应用,对环境生态安全保护的要求更高,“材料所接触到的水都接近民生饮用水,从技术层面上更要无毒、环境友好,要考虑人体健康这一重要因素。”

“读书期间还能去运动一下,压力就会释放出来,现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安静地待一待,想一想,通过独处的环境来自我修复。”李兆恒坦言,如今他最喜欢的便是晚上与周末的时间,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那些时间我可以回单位加班,做做科研,写写文章,让心沉下来。”

声 音

“‘青托工程’为科研‘小人物’提供实现‘大梦想’的舞台”

今年1月,李兆恒入选了广州市科协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下称“青托工程”)。半年后,他与全国331名青年科技人才一同,成功入选了中国科协的“青托工程”,成为广东省水利系统入选中国科协“青托工程”的第一人。

“入选广州市科协‘青托工程’给我的科研之路增加了不少信心,也进一步托举我入选中科协‘青托工程’。”李兆恒说,科协的“青托工程”为我们这些科研“小人物”提供了一个实现科研“大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