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长孙,1399年登基,史称建文帝。
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登上帝位,史称明成祖。
南京城破时,有人说建文帝在大火中烧死,有人说建文帝逃出南京、云游四方。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建文帝出逃后剃度出家39年,曾经在广西横县南山应天寺隐居15年。
当年,得知南京失守时,建文帝长吁短叹,想自杀以谢国人。翰林院编修程济说:“天位已去,天年未尽;国土虽失,社稷未亡。陛下若削发出走,或有生路。”
这时,身边的宫人也捧着朱元璋留下的一只小木箱,跟建文帝说:“先帝有言,遇到危急时再打开”。
建文帝打开木箱,看见里面有一把剃刀和一份度牒,知道是天命难违,痛哭不已。
建文帝趁乱逃出南京,削发为僧,执度牒云游了四川、云南、贵州和福建、广东等地,最后进入广西,在横县应天寺(也叫寿佛寺)隐居。
不知不觉间,建文帝已经流亡39年了,年近古稀。当年跟他结伴的人老的老,死的死。老皇帝萌生了死后将尸骨葬在祖先旁边的念头。
当时,朱棣已亡,朱棣的儿子和孙子都是短命的皇帝,在位的是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
横州(今横县)知州近在眼前,建文帝却没法知会朝廷。因为按照明朝规矩,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禀皇上,而横州知州不过六品,建文帝只得另想他法。
一天晚上,建文帝做了一个梦,朱元璋在梦里说:“孩子,你磨难期尽,应当辞僧还俗。沿郁江西北而上,可遇到思恩贵人。”
建文帝醒来,又想起当年皇爷爷的那只救命木箱,果真化装成商人,乘船沿郁江而上。
没几日,船来到一个叫思恩的地方。这是一个土州,建文帝得知后,兴奋异常。
“莫非我的贵人就在此处?可人海茫茫,到底谁才是呢?”
当时思恩土州的州治在右江果化江边(今平果市古城镇)。按当时的规矩,土州知州可以直奏朝廷,建文帝在当地一处庙宇栖身后,便跟人打听思恩土州知州岑瑛的下落。
岑瑛为人正直,诚实可靠,建文帝更认定他就是皇爷爷托梦的贵人。
一天,岑瑛乘轿出行时,一个僧人挡道而行,毫无避讳。
随从见状,上前呵斥,僧人也不畏惧,还掏出一纸要呈给岑瑛。
岑瑛下轿,接过纸书细读起来,只见那是一首诗:
流落江湖四十秋,
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岑瑛赶紧问僧人姓甚名啥。
僧人自称建文帝,从南京出走近40年,渴望死后归乡葬骨。
岑瑛大惊,命左右厚待建文帝,然后速报广西巡按御史,并直奏明英宗。
不久,朝廷回旨,由各驿站护送建文帝回京,一路上号称为老佛。
因护送建文帝有功,明英宗下令将思恩州升为思恩府,岑瑛升为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