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被幼儿园挡在门外,“一村一园”到底有多难?

2020-10-16 10:32:29 作者: 留守儿童被幼

(山村幼儿园一方面根据国家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制定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自编课程。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五岁的敖远航有些羞涩地从电视机前跑开,抱出两个大号奥特曼玩具。

远航与爷爷住在贵州省松桃县妙隘乡寨石村,奥特曼和电视机是他最好的朋友。见到有客人来,他有些兴奋地拉着客人去他写作业的小屋摆弄爷爷的唱戏机。客人告别时,远航的笑容消失了,躲在爷爷身后,眼里噙着泪水。

孤单是远航最常感受到的情绪。远航的父母几年前离婚了,父亲在福建厦门打工,一年中鲜少露面。“母亲好像在广东打工,大家其实也不太清楚。”寨石村山村幼儿园志愿者朱静悄悄地说。8个月大后,远航就再也没见过母亲。他由爷爷带大,七十多岁的老人,不再种田,在家做一些零碎的活计。

远航和爷爷说话不多,喜欢看动画片,在看电视这件事上总是不服管。但令爷爷欣慰的是,远航总会主动帮他做家务。年纪小,做不好,但也会有样学样,想帮爷爷分担。“幼儿园里老师教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回来就帮我们做啰!”

(在松桃县乡村,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摄影/本刊记者 樊朔)

就近入学

孤单、缺少陪伴……在寨石村山村幼儿园,像敖远航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朱静介绍,寨石村幼儿园共有20多名学生,学生来自寨石村及周边几个村寨,留守儿童居多,普遍家境贫困。

受惠于这所建在村里的幼儿园,远航仅需要步行十分钟就能在家门口接受学前教育。进入寨石完小校门,走上一个高坡,两间彩色墙壁的平房在校园灰白的建筑中格外显眼,这里就是寨石山村幼儿园。

幼儿园教室宽敞、明亮,十几张矮桌上铺着极富苗族特色的扎染桌布,桌上摆满了各式玩具和教具。这所山村幼儿园采用混龄编班的教育方式,老师是当地公开招聘的具有师范背景的志愿者,即没有编制的幼教老师。

在山村幼儿园,志愿者们按照山村幼儿园教学纲要,通过各种游戏、课程锻炼孩子对外界的认知以及表达、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承担着更多家访的职责,帮助学生家长与留守在家的孩子沟通。每个月,敖远航的爸爸会寄回500元生活费给志愿者朱静,再由她转交给不会使用手机的远航爷爷。

在中茶村,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一辈人对家庭教育往往没有什么概念,认为把孩子健康养大就可以了,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情感需求不太重视。” 已经在中茶村山村幼儿园做了5年志愿者的龙林英对《中国慈善家》说。龙林英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爷爷奶奶们普及家庭养育知识,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曹艳介绍,山村幼儿园志愿者队伍仍比较稳定。地方政府也在尽量提高志愿者待遇。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孩子习惯养成的任务落到了幼儿园老师身上。“平时家里的家务已经很忙了,我也没空学习家庭养育知识,孩子在家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就可以了。”一名学生的奶奶告诉《中国慈善家》,在去了山村幼儿园后,孩子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上学路上会告诉爷爷奶奶“要靠右侧路边行走,离汽车远一点”。

目前,类似的山村幼儿园在松桃县有295所,生长在松桃县最偏僻、贫穷的乡野。

孩子等不起

山村幼儿园在松桃县落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松桃县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位于黔、湘、渝两省一市交界处,总人口74万,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今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松桃县在内的24个地区退出贫困县,松桃县才得以实现脱贫摘帽。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高国清曾多次到松桃调研,他回忆,2012年时松桃全县仅有27所幼儿园,其中20所是民办幼儿园,县城仅有3所公办园。松桃县政府数据显示,2011年松桃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6%。

201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了一台关注留守儿童的晚会——《春暖2012——特殊家长会》。晚会上,一个叫唐金梅的女孩令很多人动容。唐金梅家住松桃县鸡爪村,当时5岁的她对上学有着强烈的渴望,只要有空就会越过一条河,爬过一座山,步行到鸡爪村小学听课。晚会现场,听完唐金梅的故事,时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走上台去,承诺将在松桃县建设山村幼儿园,让“小金梅们”有学可上。

自2009年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先后在青海乐都和云南寻甸开展“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试点,并形成政策建议。根据基金会规划,“只要村子里有10个适龄学童,基金会就去建设一个幼儿园”。经过三年实践,“孩子们等不起”成为基金会内部共识,他们希望够在全国推广落地“山村幼儿园”。松桃成为向全国推开的第一站。

(根据基金会规划,“只要村子里有10个适龄学童,基金会就去建设一个幼儿园”。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项目开始之初,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中心副主任曹艳到松桃进行前期调研。当时,即使在靠近城区、公路,条件较好的村子里也没有自己的幼儿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姐弟,姐姐六七岁,聪明活泼,但双耳失聪。父母为了照顾孩子,没有出去打工,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姐弟俩到了入园的年纪,却很难获得入园机会,缺少公益组织关注,姐姐也很难获得康复训练的机会。“在偏僻贫困的地方,孩子们非常缺乏外界的关注和帮助。而身体健康的孩子如果没有接受学前教育,未来小学阶段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