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村走出40多名挖掘机司机

2020-10-16 11:23:42 作者: 窑洞村走出4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湟源县大华镇窑洞村采访时,28岁的挖掘机司机文慧拿出了一个大红硬面结业证书。

“这是什么?”记者问。

“青海省挖掘机驾驶员合格证。”他一脸的骄傲。

“有什么用?”

“有这个证书,我就可以去开挖掘机了。”说这句话时,他提高了嗓音,意在强调。

“我们村这样的挖掘机司机有40多个,咱村的年轻人可都有一技之长,攒劲吧?”湟源县大华镇窑洞村党支部书记李生贵说起这些一脸骄傲。

一技之长走天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文慧一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2015年,文慧的母亲查出来脑瘤,一年的功夫花光了家里借来的17万元。“17万,对于农村人家来讲,好比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些钱,以后这些钱该咋还啊?”文慧的父亲文绍智当初在医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村里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年就将文绍智一家纳入了建档立卡户。“你说媳妇没得病前,我们一家生活还算富裕,我有手有脚有挣钱的能力,被确定为贫困户,当时那种心情还真是复杂。”

一边给妻子治病,一边和村干部聊未来的打算。“我以前养过羊,现在羊价也好,不行我再养?”

养羊容易,钱从哪里来?

2016年,文绍智在扶贫政策帮扶下贷了“530”贷款,买了100多只羊开启了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的“羊倌”生活。

“羊胃口不好了,拉稀了,哪儿又不舒服了,每天就是‘察言观色’,没想到几年下来,文绍智成了村上的动物防疫员,村里其它牲口病了都来找他。”李生贵说。

窑洞村在大华镇最北面的山坡上,人均约2亩土地。由于地处脑山地区,小麦、油菜、洋芋等农作物收成并不好,年人均收入多年来一直排在全镇末尾。

文绍智养羊成功后,窑洞村掀起了“养羊潮”,群众先后脱贫致富。看到这些,第一书记杨生彪感慨道,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门手艺。

而文慧也开始四处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可怎么行?”村干部、第一书记常常来文慧家做客,一来听听他们的想法,二来鼓励他们一家好日子一定会到来。

“儿子经常跟着村里的挖掘机司机去大华水库打工,一来二去,竟然学会了开挖掘机。”文绍智说,这几年,文慧通过培训拿到了合格证。“这就好比一块敲门砖,走到哪里都能靠技术吃饭了。”

文慧和村里其他的挖掘机司机一样,非常喜欢自己的职业。“别人都说开挖掘机特别枯燥,在车上一待就是一天,就扳几个按钮,但我觉得很有意思,你看这水库周边的活儿都是我们干的,多有成就感。”文慧说。2019年,文绍智一家光荣脱贫了,戴着大红花,开着奖励的三轮农用车,文绍智一家乐开了花。

现在文慧一个月开挖掘机能挣7000元工资,今年文绍智还承包了村里30亩地开始种小麦、燕麦。“看病借来的钱都还了,我干不了重活,就在家给他做点吃的,收拾个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靠啥?全靠党的好政策。”文绍智的妻子罗青感慨道。

“一技之长稳就业啊!”杨生彪说,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参加了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劳务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也就有了就业的敲门砖,就业的选择余地更大,就业的天地更宽。

“村里40多名挖掘机司机基本每个月的工资都在7000元以上,这些年轻人回家后又带动一批年轻人出门打工,这种风气特别好,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在比谁有一技之长。”杨生彪说,最近几年,省市县的专业技术培训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让农村的年轻人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技能、实现就业成为常态,很多贫困劳动力通过学习技能,找到了工作,走上了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