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 “限塑”升级,竹编菜篮,真香

2020-10-05 07:55:37 作者: 晨读 | “

“限塑”升级,重拾竹编菜篮,正其时也。

你拎过竹篮头吗?想必90、00后的一代对此有点陌生。竹篮头又叫小菜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读初中的我常在凌晨被母亲叫醒起床,拎着篮头到小菜场排队抢位置。那时的早上和下午,大街小巷每天可见拎菜篮的阿姨妈妈。我家菜篮头做工特别好,涂过几遍清漆,上面写有父姓,因为乡下小娘舅是个篾匠,擅长做竹器,他托撑船的乡亲把竹篮从黄岩带到了上海。

今问菜篮何处寻,民生风景已不在。原因当然是塑料袋逼的,竹篮头不得不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圈。买菜送塑料袋,既不花钱又很方便,而且用过的塑料袋还能利用当垃圾袋,千家万户曾为走进塑料时代而欣喜。久而久之,塑料袋终于暴露出严重缺陷的一面,其危害性越来越耸人听闻。

我住的小区对面有个大菜场。有一天我去买菜,突然眼前一亮,一个40来岁的上海阿姨,人长得漂亮,穿着又时尚,竟然提着一只竹篮头在买菜。太不可思议了,这样的场景我至少有20多年没看到过了,莫不是做秀吧?环顾四周不见有人配合拿着手机在拍摄。看来这是真实生活的一幕让我偶遇了。一只竹篮折射了提篮美女热爱环保的朴素情感,刹那间我觉得她有点小市民式的平凡伟大。我走近她的身旁,见篮里散放着罗莎红生菜,樱桃萝卜、羽衣甘蓝和秋葵等蔬菜,没有一只塑料袋。篮头的竹香与蔬菜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我心头泛起”老底子“的感觉,不由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

家里的篮头早已坏了,我想再买一只新篮头。去浙江安吉旅游,想到竹林之乡不缺菜篮头,特意叫文友喜二把大奔停在竹器博物馆前,不巧的是没有买到。回到上海,菜场靠兰溪路大门外开来一辆后门能开启的面包车,里面装满了各种竹制品,花50元钱买了一只竹篮头。相隔几十年,退休后再次提篮去买菜,居然生出一种怯怯的心情,怕看见别人异样的眼光。也难免,人被塑料袋诱惑久了,原本绿色的心态会褪色。面对周围买菜的都是“塑料”人,唯独我是“竹子”人,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觉得有点怪,刚开始有点不自在也正常。最近,国家下达新的“禁塑令”,划定了红线,部分地区先行,今年年底超薄型塑料袋从生产和销售方面予以禁止。这一刀直指菜场滥用的塑料袋。久违了的竹篮头,来得正当其时。那天买了一把田七叶、红薯叶,东北野菜,云南菌菇、太空蔬菜等,我特地关照摊主,不要装塑料袋了。菜篮里各种蔬菜的药香、土香、野香、清香、天香,汇聚成一股自然香气扑鼻而来。文友费平为我写诗点赞:青竹幽香板桥赞,编篮可装四季菜。灭绝白魔去污染,一抹绿色还人间。

拎菜篮的人会多起来吗?那还用问?就像一年前垃圾分类一样,当下成了新时尚,人人乐此不疲。可降解包装袋会有的。从垃圾减量的角度来说,竹编菜篮是更好的选择。在都市风景线的回归中,我期盼用手机拍下你和她提篮买菜的同框照。(王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