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丹:变与不变,有思有为!我这样“介入”世界

2020-11-06 05:14:37 作者: 滨州日报滨州

开栏的话:11月8日,迎来2020年的记者节。这是个特殊的年份,“疫情”倒逼,各行各业都在变化,传媒行业也不例外。记者节前,适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深度融合对记者和各媒体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了“我的媒体融合答卷”专题报道,邀请优秀记者讲述自己的媒体融合故事。敬请关注!

2020年11月7日,记者张小丹即将五岁了。

不多不少,在今年记者节的前一天,我扎进媒体这一行正好五个年头。这是一个不断回望初心的时刻,更是一个不断追寻内心力量与温度的时刻。

“两会”会场外偶遇佘春明书记,他鼓励记者:“富强滨州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新闻媒体的鼓与呼很重要。”

2015年刚入职时,振平总编跟大家介绍说,这是报社13年来的第一位女摄影记者。这5年来,我带着摄影记者的标签走进来,也有幸搭乘滨州日报·滨州网这个城市域互联网双融平台一路前行,羽翼渐渐丰满,摄影、文字、直播、编辑......全媒体记者的身份不断明确,既要服务于报纸,把专业、深度、精品的内容留给纸媒,又要胜任新媒体记者的角色,让快速、广泛的新闻“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祁连,感受这片土地的真情和爱心。

“在过去,摄影师走向外界,捕捉环绕着他们的真实;如今,人们选择潜入互联网,构建虚实相结合的世界。”时代在变,录音笔、手机、相机、无人机等设备不断迭代升级;媒体在转型,报、网、端、微、屏全息全景融合发力,变的是实现技术、故事形式、创新思维的融合方式,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初心和理想,用一颗执着的恒心应万变,不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用属于我们的方式去传递主流声音、弘扬主流导向、守护着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媒体人的必修课,最能立竿见影有成效的便是技能的成长。关于新闻报道的十八般武艺得样样精通,而正因为发挥的平台足够强大,才给了自己不断成长的底气,而今年,我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与属性——“张小丹”。

2019年8月,第七届中国淘宝村峰会论坛主论坛现场,找得到我吗?

5月22日,滨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会议召开时间推迟、会期压缩、部分环节形式调整,上会记者也头一次集体住进驻地酒店统一封闭管理。如何在今年如此不一样的情况下在报道中使出新“招式”,而VLOG作为一个今年的新形式,经过策划讨论,领导和同事们决定做一次尝试,更好地宣传两会的“台前幕后”。

两会期间,《张小丹两会Vlog》系列共策划创作5期播出,走进公众视野与正式与大家见面。在几十秒到几分钟的时间里,要让观看者看到别处的世界,就要更注重以公众体验和互动的方式展开。视频播发之后,记者以第一视角的人格化表达在镜头前聊“两会”,节奏轻松明快,确实收获了不少点赞、转发、评论,夸赞这样的风格有点小可爱,还有喊着“等更新”的朋友在线“催单”。

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小伙伴。

主题人物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后期持续发力,保证每一期主题鲜明、有看点,在持续的内容生产中,我们更加注重新媒体传播手段,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以小切口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两会”报道的大主题中。

5月26日,政协闭幕后,我们记者一行6人走出会场准备离开,没想到,与幸运撞了个满怀。在会展中心的电梯偶遇市委书记佘春明,就这短短几分钟,佘书记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鼓励——“富强滨州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新闻媒体的鼓与呼很重要。”当下,心中热血沸腾。而这一段“偶遇”,让第五期Vlog里“张小丹”的两会采访之路充满故事感与悬念,也为今年的两会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视频最后便是要传递给观众的能量——是“滨州人能、滨州人行、滨州人成”的自信与态度。

2019年10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这次的Vlog尝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过往“两会”报道的严肃叙事,更加亲民、接地气,展现出不俗的传播实力,成为两会期间点击率、传播力、影响力不俗的典型新媒体创意产品。

那几天,很多朋友给我留言,希望“张小丹”能够继续走下去。后来,“张小丹”走进最美庭院,感受向往的夏日生活;踏入葡萄丰收的园子,乐享田园之趣;在“最美乡村”竹泉村,助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在海拔3000青海祁连,用Vlog去讲述与这片土地的情谊.....不知不觉间,撬动了一些。其实,Vlog本身只是一种形式,它所承载的内容才是重点,主观视角的切入,无法预测它将来的发展,淋漓展现了人格化表达和“我”视角的优势。同时,它也启发做新闻报道的我们,在技术之外,创新可以回归对“人”的关注本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