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
昨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位医生正在被医生抢救。
这位正在被抢救的医生叫钟维敏,是温州市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主任医师,他的忽然病倒,让他的家庭和他工作的医院都陷入了悲伤。
此刻,他正静静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醒来。
急诊科护士长夏凤珍说,平时都是钟医生进抢救室带领大家抢救病人,没想到,有一天他自己也会躺在这张抢救病床上。
钟维敏 男,畲族,大学本科学历,1970年出生在文成县。现为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急诊科主任、大内科主任。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潜心研究消化内科、急诊科等相关疾病,擅长内科各类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疑难病症的抢救治疗,尤擅胃镜的检查诊断和消化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消化内科和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处置具有独到的经验,在区内享有较大的声誉。
荣获2012年度瓯海区卫生局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瓯海区卫计局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度区卫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4月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
救人的人,突然病倒了
11月2日夜,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室,在温州打工的黄先生听见叫号后,坐到诊台前,他嗓子不舒服,希望医生帮他诊断一下。
在急诊值班的正是钟维敏,黄先生是他当天接诊的第26名患者。
“他给我看病的时候,感觉就不太对劲。”黄先生说,他看到钟医生面色苍白,出现了呕吐的情况,因为担心医生出状况,急忙跑出急诊室,向距离不远外科诊室的当班医生求助。
随后,外科诊室的当班医生赶到急诊室,大致查看了钟医生的情况之后,立即叫来护士,将他扶到抢救室。
同事说,当天,按照排班表,钟医生的工作时间是下午4点起,到次日早晨8点。而发生状况的时间,是晚上10点27分左右。
当时参与抢救的护士说,他们将钟医生扶到抢救室时,他的思维还很清晰,“他让我们用颅内降压药,给他做CT”。但这样的状态维持的时间并不久,两分钟后,他就陷入了昏迷。
“他是急诊科室的主心骨,平时都是他指挥大家如何抢救病人的。”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科主任曹瑞俊说。
在抢救过程中,钟医生出现了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过心肺复苏后,碍于医院急救硬件条件不足,钟医生被立即转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
拼命三郎式的“六科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出的诊断是:脑出血、继发性小脑梗死、呼吸衰竭、神经元性肺水肿。
小舅子陈增阔说,姐夫一直处于深度昏迷中,“我们企盼奇迹的出现,但更大的可能是成为植物人,如果经过几轮抢救仍无起色的话,也有可能更糟糕。”
在小舅子眼里,姐夫平时太忙,工作上的连轴转是一种常态。“除了急诊科,他还要巡查病房,到门诊坐诊,体检科、肠胃内科都是他要轮值坐班的科室,非轮值时间,深夜出诊也是常有的事。”另外,每周还要到看守所的医疗中心对接工作。
“他有时候连一顿饭都吃不完整,即便在不值班的晚上,也无法有充足的睡眠,任何一个相关科室有需要,他就立即前往。”小舅子说,他听姐夫的同事说,事情发生的这天,因为要接诊病人,姐夫的晚饭也只吃了一点点。
“他是一个很拼的医生,曾经和我说起过,时间是生命,为病患拼时间是医生肩头的责任。”小舅子说,姐夫姐姐都是医生,皆从业多年,听姐姐说,姐夫出事前几天曾感到身体不适,“有点头疼,但他只是简单吃了一些止痛片,也许,那时,身体已经给了姐夫警告了。”
温州市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同事们平时喜欢称呼钟医生为“老钟”,都说他性格随和,非常有耐心,而且经验丰富。
“他是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按照同事们的说法,他是“三科主任”,因为对各科诊疗都很有经验,也经常在人手紧张时主动参与工作,临时填补空缺,又被大家戏称为“六科主任”。
帮患者垫付医疗费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口,医生陈爱珍手里拿着丈夫的诊断报告和病危通知书,眼神茫然,双手颤抖。
这些纸片上的文字,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她渴望在这字里行间能够发现可以证明丈夫情况并不严重的证据,紧闭的抢救室大门给予她的却是残酷的现实。
她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一个热心、善良且工作努力的医生,为何会不受命运的眷顾?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钟医生的众多同事的心中。
共事多年的瓯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主治医师厉鹤,对于钟医生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总是冲在第一线且充满爱心的医生,在其回忆里,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片段——
2016年,钟医生收到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这块匾额是一位老年患者在临终时交代儿子一定要送过来表达感谢的。
这位老人身患恶性肿瘤,在就医期间,受到钟医生的悉心照料以及思想上的开导。钟医生甚至自掏腰包,为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垫付了医疗费用。老人在世时,多次想送礼物表达对他的谢意,但都被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