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陆煜)“说到国际化的时候我特别愿意在前面加两个字‘在地’,也就是‘在地国际化’。首先要把当地的老百姓服务好,他们自娱自乐了,本地生活充满活力,形成了某种独特的本地风格,才能对外具有吸引力,这个城市才真的有可能真正走向国际化。”在6日举办的城市品牌建设(上海)论坛对话环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林玮表示,在城市传播层面,应当使每一个市民都自觉地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代言人。
林玮
林玮认为,城市品牌传播至少有三个维度:一是具像化,即城市形象,某个IP、某个LOGO或是某个故事。比如日本的熊本熊,使熊本这座很多日本人都没听说过的城市变成了全球知名城市。二是具物化,“物”包括物产和风景,它是城市传播的载体。三是具身化,要使城市生活的“活色生香”能够与人的感觉相结合,比如想到成都,就会想到火锅,想到以辣著称的美食风格。
“三个层面的立体展开,是城市整体生活形象向外传递的路径。”林玮认为,城市若过分依赖某个角度,则难以持久传播。
林玮还认为,当前城市传播面临的难点之一是时空交替极其迅速。“过去我们讲故乡和乡愁,立足点是空间位置。我离开家乡到了远方,我想我的故乡。但今天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在本乡本土也会怀念20多年之前的故乡。”他分析,“曾经的故乡”是空间上的故乡,“今天的故乡”应是时间意义的故乡,在城市传播中,应当把握好这一时空交替的平衡,使城市传播更有密度和质感,避免卷入“方时方死”的“网红逻辑”中。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