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乳业8大巨头6家参与进博会,释放出什么信号?

2020-11-10 07:06:04 作者: 全球乳业8大

摘要::中国乳业能学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球市场都增加了对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这一消费趋势也体现在本届进博会上:一方面,全球乳业排名前8的境外企业中,有6家来到上海,希望从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不论专业观众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对进口乳制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因为海外乳品巨头确实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新品。

进博会上海外乳业的“卖点”,或许能为图谋更上一层楼的中国乳品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怎么养”有讲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到,除了行业巨头,本届进博会还吸引了法国食品农业委员会、丹麦企业协会等机构,组织当地具有特色的乳品企业参加。有些企业的规模并不能与行业巨头媲美,可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其中,饲养方式是一大亮点,好几个品牌都在展台模拟了当地的养殖情况:蓝天白云的大草原上,放养的奶牛优哉游哉。

就具体产品而言,打出“有机”旗号的不少。例如,一家参展商表示,其奶源基地强调“全程有机”:不仅奶牛的生活环境和饲料通过了有机认证,就连运输原奶的车辆也通过认证,从不运输非有机的物料。

海外乳业企业也十分擅长用数据说话,详细罗列自家产品的营养成分。一家新西兰乳企很骄傲地表示,他们的奶源质量比当地标准严格10倍。

这些细节说明,养殖方式、奶源质量已成为海外乳业巨头的一大卖点。相比之下,国内乳品企业往往更重视对终端产品的功能宣传,在养殖技术上涉及较少。在人们追求更高品质产品的今天,国内乳品企业能不能也多一点乳品溯源的内容?

新产品从何而来?

从进博会现场看,海外乳品巨头的另一个特点是推陈出新速度很快,细分市场越做越精。

总部在法国的达能连续三年参与进博会,属于典型的“老面孔”,可每年都能给市场新意,仅今年就带来近50款首秀中国市场的新产品,涉及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特殊功能奶粉、成人营养品等不同品类。如果研究每一种具体的产品,还能发现达能很擅长研究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实现精准研发。

例如,达能在此次进博会进行“全球首发”的产品中,有一款为哺乳期女性研发,旨在帮助哺乳期女性分泌更有营养的母乳。相关工作人员说,“以前乳品企业在推广婴幼儿奶粉时,总是强调奶粉的营养成分接近母乳,但再怎么接近母乳,也必须承认‘母乳是不可代替的’。那么,怎样从母乳喂养的妈妈中找机遇呢?她们也有需求,那就是为宝宝提供更高质量的母乳,这是现代乳品研发技术能够满足的需求。”

事实上,看到这些需求的并非达能一家。记者还在进博会上见到了为怀孕女性、为体弱孩子等细分人群设计的乳制品。种类之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一研发思路或许值得中国乳品企业借鉴,因为随着消费升级,个性化、细分市场的机会还有很多。

乳制品还能怎么“制”?

记者还发现,海外乳品企业很擅长利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丰富乳制品的表现形式。在国内,一说到乳制品,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牛奶、酸奶、含乳饮料等。而在进博会现场,乳制品还包括奶酪、芝士、植物黄油、不同类型的奶油,以及使用这些原材料生产的所有产品。进博会上,多家参展商都围绕这些品类做足文章。

拥有130多年历史的阿尔乐(Arla)是丹麦知名度很高的乳品企业,这次带来了不少奶酪、黄油产品。阿尔乐中国区总裁刘新为认为,奶酪在欧美市场消费量很大,但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还很低,阿尔乐非常看重这个潜在机会。他还透露说,他们特意赶在进博会前推出“阿尔乐”这个中文名字,希望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

不同国家和地区“乳制品”的表现形式差异与各地饮食文化相关,可从海外乳制品颇受国内专业观众的欢迎看,奶酪、芝士、植物黄油、奶油等乳制品亦有望在中国引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不是竞争,是良性互动

当然,海外乳业企业在进博会受到参观者关注,并不意味着中国乳业就技不如人。记者在进博会现场发现,光明乳业、伊利、蒙牛等国内乳品巨头与海外乳企的合作非常密切,包括配置海外奶源基地、引入国际先进的养殖技术、乳品加工技术等。进博会现场的部分进口乳制品还通过国内乳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这是因为乳品行业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市场,中外企业交流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特别是国内乳企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有助于形成国内与国外乳制品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新局面,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濮韶华说。在今年进博会上,光明乳业从西班牙、德国、新西兰等国引进的进口产品也有亮相,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还被同步应用于国内乳品。

来自意大利的贸易商丹尼尔·飞龙也觉得,中国乳业市场前途不可限量。他是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去年推广意大利产的高端消费品,今年主打乳制品、酒类等。他说:“我发现今年的参观者比去年更专业,特别是对于奶酪、芝士等产品,熟悉程度不亚于我这个从小吃着奶酪长大的欧洲人。”他还注意到,中国消费者并不在意价格高低,但需要供应商能说出“为什么要卖高价”。这让丹尼尔·飞龙觉得,中国市场变了,“不再是比拼价格,而是比品质,中国消费者需要好东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