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杨简文:生活从“紧巴巴”到“乐呵呵”

2020-11-10 16:41:29 作者: 脱贫故事|杨

我叫杨简文,贵阳开阳县石头村人,今年60岁。

初冬难得一见的好太阳,上街买块新鲜肉尝尝,顺便把妻子和老妈也带到街上逛逛。蓝蓝的天,阳光温暖,菜市场的各种菜想买就买,突然间意识到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回头一看,这几年间的变化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

那时候,上有年近90的老母亲、中有聋哑妻子、下有上学的女儿,一家四口人眼巴巴望着对面山上的一亩薄土过日子,一年到头,来来回回,都在那一亩圈子里打转。在家坐不住,土地翻了又翻,草除了又除,好像只要勤勤奋奋,老天爷开眼,一亩薄土就能种出五亩的收成来一样,木结构的瓦房一到暴雨天就提心吊胆,生怕滑坡把房子埋了。

日子紧紧巴巴,思来想去,准备养头牛,可是哪来的钱呢,后来村里老李答应借老黄牛给我养,我负责养牛,待到下崽时如果有两头就分我一头,可运气不好,只生了一头,那就只得用老黄牛犁那一亩地抵消了养牛的功劳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得嘞!后来左打听、右打访,又发展了几项副业,不种地的日子里,就上山寻找三八菇和蛇上街卖,又接了摘茶、搬运等短工来干,可这活完全看天吃饭,没人请就只能待在家,山上的野味也完全看运气,还在村里面落得个“好吃懒做东游西逛的杨老三”的名号。

变化发生在2013年,那年政府有人上门,开村民组会议,把我家纳入了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当时还不知道这意味着我们一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要来临。

村、镇、县等多级政府的人员月月都来我家,有时是宣传党的政策,有时是宣传消防、安全生产、禁毒等工作,有时是询问生产生活需求……我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有什么需求我也老老实实地上报,天天盼望着生活问题能解决。渐渐地,生活果然发生了转机,

先是吃上了低保,还成为了股东!村里的香菇基地合作社开始每年都给我家分红,接着县城里的服装厂也分红了。家门口的入户路也得到了硬化,房子也修了几间新的……

紧接着之前上报的生活生产需求也得到了回应,得了几头猪养,还有免费的饲料,另外还有一头牛。有了“这第一桶金”,我就能卖了又买牲口来喂养,循环往复,生活不再紧巴巴。

俗话说的没错,勤劳能致富。镇政府的人看我积极,对村里角角落落情况也熟悉,还把我纳入了村环卫小组,定时给村道路打扫卫生,一月有400多元的收入。这还不算,我还成为了护林员,每天负责巡山,每月能有800元,光是这一项一年就是近万元的收入。

以前担心的学生上学,每年学费得到了减免,还有补助,几乎不用我操心,这块最大的心病也没了,简直一身轻。

渐渐地,每个赶集日,有底气上街了,以前上街就只是干逛,大多东西都买不起。现在还能带着家人也去逛逛,过过以前没能过上的日子,每次老母亲都笑得眯缝着眼,妻子也兴奋地打着手势,指着那些以前没吃过的菜,都想尝尝。

2019年底,镇政府的人给我家算了一笔收入账,摊下来人均能有7000元还多,当时都吓了我一跳,这个数字相比扶贫政策以前翻了好几番,我家也成功脱贫。

我这几年的脱贫经历只是村里的一个例子,村里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电视上广告里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说得真没错,大家都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有活力多了。

后来女儿如愿考上了大学,邻居都说熬出头咯,我乐得合不拢嘴,看着远处的山峰,不禁想象着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叹一句未来一切都有希望,真好啊!(文/图 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