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教书匠 “三代”不了教师情

2020-09-09 20:06:04 作者: 一家教书匠

一家“教书匠”

“三代”不了教师情

俗话说,家有半升糠,不当孩子王,可在胜利镇南新汪村,杜汝才一家三代人却都义无反顾的选择当“孩子王”,立足乡村几十年,用一腔热血去传承教育,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蜡烛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代从教,矢志不渝

家中的第一代教师就是杜汝才的父亲杜彦明。新中国成立了,杜彦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在当时几千人的村子里,一下子成了名人,成为全村人的骄傲。1955年毕业后,曾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工作。可杜彦明一心挂念着家乡,只因他在外求学时,家里全靠乡亲们帮忙,所以他认为必须得回来,以便报答曾经帮助过他家的乡亲们。于是,在1957年杜彦明回到郯城,一直在胜利镇中心小学任教。杜彦明现在年龄大了,每次孩子们去看望他,他总是要嘱咐孩子们要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这似乎成了杜汝才家里的家训,也是杜汝才一家人至今秉承的家风。

杜汝才是家中的第二代教师,他是家中的老大,因为前期父亲在外工作,家中所有的重活都压在他一人身上,上学只能上半天,下半天要回家挣工分,尽管情况非常艰苦,但是他还是坚持读书。10年动荡时期,杜汝才一次次被迫离开学校。越是在逆境中,越是激发杜汝才对知识的渴求,不畏艰难险阻,宁肯饿肚子,也要读书。人生都是有遗憾的,杜汝才的遗憾就是最终错过了胜利在握的高考。后来在父亲的影响和劝导下,杜汝才扎根基层一线,当起了当时没有人愿意干的民师。因为民师一个月几块钱的工资很难养活一家人,工作之余他还要忙于生计。条件虽然艰苦,生活虽然清贫,但他在教育事业上任劳任怨,一干就是30余载,现在杜汝才也马上面临退休。但他的热情却没有减退,疫情期间,他不会电脑,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把解题思路写在纸上,再拍照片发到学生群里,便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保证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杜汝才身体不好,曾患过脑溢血,在学校缺人手的时候,他一刻不愿停下来,刚出院没几天就主动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就是因为心中那份“为了教育”的执念。

杜汝才在周围四里八乡颇有影响力,人人夸赞。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树立了好的口碑,为教师这个职业树立了好的形象。正因如此,杜汝才的儿子杜晓飞从小就埋下了长大后成为教师的种子。

长大后,杜晓飞报考了师范专业,毕业后,2010年他也如愿通过了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和教师编制考试,成为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成为这个家庭第三代教师。杜晓飞秉承父辈的心愿,回到了胜利镇,也就是父辈们曾经“战斗 ”过的地方。任教十年间他牢记父辈“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嘱托,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先后获得教学质量奖、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和他叔叔家的妹妹也先后加入了“ 蜡烛”的行列,让这个教书匠的家庭更加的壮大起来。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耕耘,默默奉献,平凡又不平凡!杜汝才时常教育孙子,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这个家庭的第四代教师。我们相信,在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下,教育之花会愈加的灿烂!(杜明涵)

2020年第375期/总第20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