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是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石

2020-11-11 11:21:15 作者: 科研诚信是迈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日渐繁荣的景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论文的数量更是呈指数式增长。但是在科技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科技伦理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如此说道。

近年来,国家对治理学术不端高度重视,在各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惩处。从撤稿关注网统计的中国作者撤稿论文数可以看到,中国作者被撤稿数量近年来大幅下降。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朱邦芬看来,科研诚信问题至关重要。他指出,我国的近百所大学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数百种科技期刊也在向着世界一流期刊目标奋进。然而,目前的评价过分依赖一些数字,而无法定量衡量的学术诚信建设相对受到忽视。随着有些单位建立以分数、论文、奖项、经费、人才帽子、期刊影响因子等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我国也出现了不少科研诚信问题。

“学术不端不遏制,各类‘一流’建设都会是空中楼阁。”朱邦芬直言。

当前,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科研不端和科研不当问题的危害性,但是多数人花在提高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的精力和重视程度,多数刊物花在提高影响因子上的努力,远远胜过他们纠正科研不端行为所付出的努力。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遏制学术不端,促进科研诚信建设?

朱邦芬认为,应该大大减少对各类“一流”的评估和奖励,对于必不可少的评价,也要不唯数字指标,弱化各种“帽子”与物质待遇之间的强关联;同时,要在政策上对科研不端和科研不当有所区分,对科研不端的个人,真正做到“零容忍”,当前特别要认真调查和严肃处理一些影响大的典型案例;对于科研不端行为泛滥的单位或期刊,要给以“黄牌”警告甚至“红牌”罚出场。

“要从根本上遏制科研不端,需要科研人员队伍具有‘自查’‘自律’和‘自净’能力,这是衡量我国科研诚信状况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回归科研的本源。”朱邦芬强调。

张启发则从近十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学术不端的治理经验出发建议,要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形成实事求是、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风尚;在学术治理中,应该强调基层单位法人的主体责任和作用;学术处罚必须要有刚性的制度为依托,不应一事一议,建设交通法规式的学术治理体系,在学术规范中要对处罚措施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