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的音乐太难懂?换一个角度走近这位“巨人”

2021-03-05 09:46:42 作者: 马勒的音乐太

处于年代磕碰中的“作曲家马勒”的身影全然没有指挥台上的马勒那么傲岸。在马勒生前,尘俗眼光中的“作曲家马勒”是肤浅、陈旧、臃肿音乐的制造者。维也纳音乐界的保守势力质疑马勒的庞大叙事,回绝他的交响富丽,有些人更以种种理由进犯他音乐中的稠浊与野蛮。

虽然处于日落西山的浪漫主义傍晚,欧洲乐坛仍然耐心肠等待着在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之后,能够呈现传承、发扬德奥交响曲传统的大师,他们需求的仍然是纯洁的浪漫、崇高的宏伟和抒发的洒脱。但是,马勒交响曲的分量、厚度与艰深,粉碎了这些人的等待,他彻底打破了那种形似正宗的德奥交响曲传统“守护神”的浪漫梦想。所以,对“作曲家马勒”的认同感很难盼望在那个年代得到真实的完成。

马勒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的音乐创造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含义。他在世时就曾预言:“我的年代终将降临。”据马勒的妻子阿尔玛回想,马勒不止一次地说过,他的著作是“未来日子的一种先现音”。

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勒谢世50多年后,他的音乐总算得以复兴。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以其热心汹涌、极具戏曲张力的个性化诠释推翻了从前许多人对马勒交响曲的知道。“当说到马勒一词时,在我脑际天然显现的形象就是一个跨在‘1900’这个美妙的分界线上的伟人。他站立着,左脚坚决地扎根于他所酷爱的19世纪,而右脚则没有那么坚决,在20世纪寻觅安定的土地。一些人以为他没有找到立锥之地,而另一些人则以为,假如他没有在某处落下沉重的脚步,20世纪的音乐就不会是现在的姿态。”伯恩斯坦的这通感言宣布时,马勒现已逝世半个多世纪,这样的高度评价在“马勒复兴”的初期无疑是振聋发聩的。时至今日,当咱们从头阅览这段爱情真诚、形象生动的文字时,仍然有着情感的共识,更有理性的深思。

本年是马勒谢世110周年。马勒有那么重要吗?答复是必定的。马勒的音乐创造不只“唱出了对19世纪浪漫主义最终的挽歌”,而且为20世纪现代主义奏响了响亮的序曲。从这层含义上讲,咱们能够套用保罗·亨利·朗论及贝多芬时的说法:马勒也像雅努斯神相同有两张脸,一张脸面朝后,向浪漫主义做最终的离别;一张脸面朝前,向未来呼唤,是20世纪音乐(尤其是新维也纳乐派)的带路人和导师。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栏目主编:黄玮文字编辑:陈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