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给单身青年提供租购房优惠,这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年轻人的买房问题,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民生热点。胡卫的建议,更有现实针对性。一方面,2018年我国有超过7700万独居的“空巢青年”,2021年预计将增至9200万。这些“空巢青年”中,很多人是暂时买不起房的。另一方面,自去年疫情以来,一部分青年就业难,而一线城市房价高企、房租也不便宜,生活成本高,“空巢青年”容易陷入生活和工作困境。
可以看出,胡卫所说的“空巢青年”,等同于最近很火的一个名词:独居人士。在现代文明社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个人自由。但很多时候,“空巢青年”不仅要遭受更多的生活麻烦和安全风险——比如那位被困浴室30个小时的独居女孩,还要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在买房这样的大宗消费面前,如果没有原生家庭的资助,普通工薪阶层的青年动辄压力山大。而这届青年,买房的诉求普遍高于“前浪”。
所以,“给单身青年提供租购房优惠”得到很多年轻网友的支持和点赞,不难理解。这一建议不仅说出了青年的心声,初衷也可谓友好。
但也要看到,这一建议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执行层面的困难。
前者最大的症结在于公平性。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普适性。如果优惠不是针对所有公众,而是特定群体,那么如何保障公平,就是道必答题。正如有网友提出的,已婚者也不一定有房,也会面临买房困难,如果优惠只针对单身人士、独居人士,对已婚无房者群体公平吗?后者比如,如何界定“空巢青年”?这个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正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可以先假装单身,待以优惠价买房后再结婚,对此怎么监督?
“空巢青年”买房难,但其他群体买房也不见得容易,难处不同而已。
在目前的环境下,买房不是普通的消费行为,它的特殊性在于,与户籍、教育、医疗等公共政策和资源相关。给予特定群体购房优惠,固然可以对其释放善意,但也会牵涉到其他群体的利益和诉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
租房优惠呢?首先,其公平性问题虽小,但仍存在。其次,会衍生新问题。第三,有可替代选择。比如,个税的专项附加扣除中,有一项就是房租。让现有的成熟政策执行到位,并辐射到更大范围,也能实现同等目标。
相比而言,“城市增加公租房供给”等建议,更科学可行。
实际上,不断做大公租房这块蛋糕,是近些年来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发力方向。比如,北京过去五年来共分配公租房16万套,帮助40余万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上海今年将新增5.3万套租赁房源投放市场,其中公租房8000套。同时,落实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床位1万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除了继续做大租赁房源供应这一块外,国家层面给出的措施还包括:规范租房市场秩序和“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通过这一“增”、一“管”、一“降”,广大青年租房将更加容易,住得更加安心,更有条件提升居住体验和生活水平。
当然,对于买房这个长远目标,民众有所盼,政策也应有所向。这离不开一代青年自身的奋斗,也取决于各项相关政策的落实。继续坚持贯彻“房住不炒”,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服务保障,激活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活力,稳步增加年轻群体收入,都必不可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后,让更多人安居、乐居,我们已经走在了前行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