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多元解纷机制 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2021-03-15 16:37:39 作者: 福建:探索多

守护弱势群体消费安全

83岁的骆先生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预付了2000元货款,购买了价格7990元一盒的保健品。后经了解,获悉该保健品没有商家所宣传的功效,且价格昂贵。经省消委会工作人员后续积极地协调沟通,商家将2000元的预付款退还给骆先生。

日常生活里,老人、妇女、儿童是消费群体里弱势中的弱势,老年人有退休金而且缺乏消费常识,容易成为欺诈对象。为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消费安全,省消委会健康专业委员会于3月14日成立,集结了福建省知名的中西医专家、健康管理专家,专业性强的法律专家,旨在关爱弱势群体健康、普及消费知识、谨防消费陷阱,共同守护弱势群体消费安全。

“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消费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心理,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识破不良经营者的骗人伎俩,避免陷入保健陷阱,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大爷大妈们解读相关的消费知识。”省消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对于那些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消费者喜闻乐见、能够入脑入心的消费教育材料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和专业机构携起手来,可以推出一些受消费者欢迎又有实际教育效果的内容。”

记者手记

为消费者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于获得消费相关知识的渠道不多。很多消费者表示,主要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获得关于如何选购商品、如何避免消费陷阱的内容,但却难辨真假。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相关的知识愈加专业化。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知识漏洞设计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消费陷阱。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参与交易活动、金融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由于金融产品及服务具有专业性强、创新度高、品类众多等特点,加之老年群体往往精力有限,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侵害。消费者缺少必要的消费知识,对消费没有合理的规划,更缺少安全意识,部分导致了消费纠纷日益增多。因此,消费引导和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消费教育与指导。加强消费金融教育、提升消费者素养,能从根本上为消费者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有效遏制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要适应信息传播要求,让消费者能通过更方便、快捷的途径接受消费引导,建立文明、健康、节约型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