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70—1990)丨卧龙②:小种群区放归打通大熊猫国家公园孤岛

2021-03-22 17:27:41 作者: 走进初心地·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耿达神树坪基地玩耍的大熊猫。

川观新闻记者 徐登林 文/图

打通韦华的电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几乎成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同事的共识。韦华是怎样一个人?他成天在忙什么?

2013年7月,韦华毅然辞去桂林七星动物园熊猫馆馆长的工作,来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成为一名普通的大熊猫饲养员。

2016年,韦华自愿申报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天台山野化培训场。这里的工作异常艰苦,走上一圈得用三四个小时,每天要穿梭山崖巡视两次,监测和收集数据,常常是饿了吃冷鸡蛋和面包,渴了喝溪水。

当年12月17日,天台山野化培训场天寒地冻,漫天飞雪。韦华在对圈养大熊猫“喜妹”及其女儿“八喜”进行野化培训时,受到“喜妹”的意外攻击身负重伤。当医生剪开韦华裤腿和袖子的时候,发现他脚筋已被咬断,四肢肌肉被严重咬烂,失血太多,生命垂危。经过全力抢救,在生死线昏迷了一天一夜,才捡回一条命,但落下了终身残疾。面对这样的不幸,韦华在同事手机上看到了险些让他丢掉性命的大熊猫“喜妹”的画面时,居然没有一丝怨恨,反而开心地笑了。

你不应该恨它么?有同事质疑韦华的反应。“‘喜妹’咬我,说明它野性强、母性强,这正是我们野化放归大熊猫追求的目标之一。”韦华说。

伤愈出院后,韦华被安排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工作,目前韦华正在监测研究圈养大熊猫经野化培训后放归野外如何适应环境相关课题。“获得定量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复壮大熊猫的孤立小种群。”韦华说,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科技支撑的一部分,他必须尽快出成果。

科技支撑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韦华等科研人员为什么看得那么重?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目标,实现大熊猫物种的繁衍生息、维护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重大举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说,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大熊猫保护的新篇章。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意味着什么?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需要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张和民认为,这正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赋予中心“立足四川、辐射全国,指导和服务全国乃至全球大熊猫保护和科研工作”职责所系。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耿达神树坪基地玩耍的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面积2.74万余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纵横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六大山系,覆盖我国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把全国86.59%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和70.35%的大熊猫栖息地更好地保护起来。

在这一布局下,如何打通恢复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之间的联系,扩展大熊猫生存空间,实现大熊猫物种的繁衍生息?

“我们的科研团队几十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探索如何将圈养大熊猫最终放归到野外,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张和民表示,野生大熊猫复壮是加快实现种群稳定繁衍的重要手段,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近年来已突破各环节瓶颈,在行业内有着公认的领先技术。

“我们重点选择在‘小种群’所在的自然保护区去放归,既能壮大种群,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还能通过大熊猫自然迁徙的习性,打通孤岛间的通道,实现野生种群之间的自然融合。”张和民介绍,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我国大熊猫栖息地大面积萎缩,并呈现出碎片化分布。目前全国已知野生大熊猫1860多只,被分割成33个孤立种群,其中22个种群个体数量非常少。中心的这些尝试就是通过人为干预,复壮野外种群,避免“小种群”因近亲繁殖基因衰退,导致种群退化甚至走向灭绝,这也是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保护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