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26岁小伙儿运动过度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原因是这名年轻小伙儿在一周内每天在健身房进行1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增肌训练后,一天早上,感觉全身乏力,四肢酸痛,小便竟然是茶褐色的,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肌肉溶解,学名: 横纹肌溶解症 (Rhabdomyolysis),病如其名,发病的机理就是肌肉细胞因某些原因坏死,肌肉内的蛋白质及肌球蛋白渗入血液,随后出现在尿中,若不及时处理,肾功能负荷加重,继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则死亡。听来可怕至极,引起的原因往往是出奇不意的。主要原因包括:外伤引致严重肌肉损伤、过度训练、重度压力而致的损伤、肌肉处于长期受压、绷紧状态、细菌性血液感染等。当肌肉遭受损伤时,肌肉中的酶也会释放到血中来,其中最常运用的检查就是肌氨酸激脢 (creatine kinase,CK)值的测定,在正常情况下CK值应低于200 U/L,在产生横纹肌溶解症时,CK值会高达数千或甚至上万。
“肌肉溶解”后何时能重返运动?
临床指南推荐对于轻、中度横纹肌溶解的患者,一般建议休息4周,症状及临床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后再开始进行恢复性活动。从患者主观感觉不费力的牵伸运动或闭链活动如推墙训练开始。一旦活动过程中或活动后有肌肉无力、肿胀、疼痛,则建议暂停一周,并及时咨询康复医生;如果活动过程中没有症状时,则需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在运动后,不要立刻去进行按摩放松。因为本身身体就有一些肌纤维的损伤,甚至小血管的破裂,而这个时候按摩肌肉放松,可能对肌肉带来新的创伤。
牵伸训练: 10个/组,每个30-45s, 2-3组
推墙训练:配合呼吸,10个/组,2-3组
日常健身如何避免“肌肉溶解”?
一般而言,运动之后发生肌肉酸痛的情形很常见,出现“肌肉溶解”,运动时长不是主要原因,高强度的运动方式才是关键。有人跑5公里都没事,有人跑3公里(横纹肌溶解)送急诊,每个人耐受上限不同。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正常的运动强度下,运动45分钟,甚至更长,都不会出现“肌肉溶解”的状况。这个正常运动强度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头晕、呕吐、冒冷汗、能愉快进行下去等状况下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同时,补水也非常重要,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肌球蛋白代谢。运动前15-30分钟最好能补充100-200ml的水分,运动中也需要持续补水,运动后更加需要。在高强度力量训练前,建议先进行适度的热身活动。而对于运动方式而言,建议大家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证运动效果,又能有效控制运到强度。一定量的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不仅使我们身体更有力量,同时还可以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