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柴峰:甘肃首位女留学生
兰州市西固区柴家台村特色标准门楼,这里柴峰的故乡
上世纪初,甘肃地处西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去东南沿海,尚且不易,更不要说到国外留学了。然而,在1903年,一位甘肃女子,就首开先河,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她就是兰州人柴峰,说起她的留学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兰州女子千里寻父
兰州西固有个柴家台,清朝末年,柴家台出了一位进士柴朴,曾经在安徽、辽宁等地做官。当年,柴朴考中进士后,被分配到安徽凤阳担任知县,柴朴携带家眷赶赴任所时,将女儿柴峰留在了老家,托付给亲友代为照看,当时柴峰不到10岁。
柴朴上任之后,柴峰在老家的日子不得不在学做家务中度过。柴峰17岁时,不甘心整天干家务的生活,再加之思念家人心切,她决心到安徽千里寻父。
这个时候,柴朴已经由安徽凤阳知县调任辽宁锦州知府。尽管家人远在千里之外,但是她依旧决定寻找父亲。1903年的一天,不听亲友劝阻的柴峰,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漫漫长路。
虽然那个时候柴家台是甘肃通往青海的交通要道,但是出远门依旧是一种挑战。
柴峰沿着陕甘大道一路前行。这条路充满了艰难,许多人都有被困在半路的经历。
一个弱女子就这样艰难地迈出了她的步伐。今天,我们发现,没有柴峰当时迈出的第一步,就不会有后来的甘肃省第一位女留学生。
西安巧遇于右任
几十天的艰难跋涉,柴峰终于到了西安。这是甘肃东面的第一个大城市,许多新思想往往是先传入西安,然后再传到兰州。
在西安,柴峰才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比起外面的世界来还有很大的差距。柴峰孤身千里寻父的事情,也让许多西安人吃惊,成为当时西安的一个新闻。不想,这件事情竟然被于右任知道了。
和甘肃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于右任,对她千里寻父的事情深为感动,当他了解到柴峰的文化程度很低,而且甘肃当时没有一所学校可以供女子就读时,于右任当即建议柴峰出国学习。
正好在这个时候,中国正兴起了留学热潮,许多热血青年远走国外,寻求民族自强的途径。于右任的建议引起了柴峰的兴趣,能够走出国门,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于是,于右任先生四处奔走,终于为柴峰争取了一个由陕西省保送到美国留学的名额。
漂洋过海去美国
告别于右任先生后,柴峰几经周折后,终于在锦州见到了父母和家人。
柴峰将自己千里寻父的经历向父母讲述之后,家人对他出国留学的行动,给予了支持。就这样在于右任先生的帮助下,在家人的支持下,柴峰走出了国门。1903年底,柴峰从天津乘海轮抵达了美国。
对于一个陌生的女子来说,国外的生活,更艰巨的挑战开始了。在美国她一边发奋补习英语,一面利用课余时间打短工挣钱弥补开支。
经过多年的苦读,柴峰考入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系,1915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学习的同时先后获得欧柏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她认识了同在美国留学的赵国栋,并与赵国栋自由恋爱结婚。赵国栋回国后先后担任开滦矿务局总工程师、津浦铁路总工程师、西北公路局总工程师。
柴峰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美国的时候,就非常关注家乡的一切。1920年海原大地震发生后,她在纽约华侨中文报纸上看见了甘肃地震的惨状,立即和甘肃留美学生赵元贞等进行联络宣传,举行了一场为地震灾区捐款的义演,募捐的全部款项用于救助家乡的受灾人民。
上世纪20年代初,柴峰夫妇回到了国内。柴峰活跃在金融界、教育界,先后在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北平中国大学、山东商业专门学校等出任教授。曾经参加过县长资格考试。
抗战期间,柴峰回到了兰州,这时候她已经50多岁了,但仍保持着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性格。据说她穿着白色男式西服,出入各种场合,为青年人补习英语。
1949年,柴峰一家前往美国。
据史料记载,甘肃第一批官费留学生,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清政府选派甘肃籍翰林杨思、范振绪等5人赴日本法政大学学习,先后学成回省。柴峰去美国留学的时间,要早于史料记载的第一批留学生。她才是甘肃历史上的第一位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女留学生。
从清末到1926年前,甘肃的留学生大约130人,其中留学日本的学生大约有103人,留美学生只有约20人,柴峰就是其中之一。
撰文/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