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厦门大学的先生们有感

2021-03-26 07:53:31 作者: 读厦门大学的

读厦门大学的先生们有感

文:桂孝树

与满意相识已有好多年了,那个时候他还在《石狮日报》工作,碰巧我上班的地方离报社很近,经常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那种朴质无华的文风,那行走在乡间生活的点滴记忆,都在他的字里行间呈现。可以说读满意的文章如同在读精美的诗篇,那些富有诗意的标题,哲理的文字和情真意切的描述,让我觉察到未曾谋面的皖北小村山山水水,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立在我的眼前。

自从离满意开石狮日报去厦门晚报后,他的书出了一部又一部,从《喜鹊是村庄的标点》、《名家笔下的华罗庚》、《集美大学的先生们》再到今天的《厦门大学的先生们》让我耳目一新,再次接到满意的邀请,给他的新作《厦门大学的先生们》写个书评,在感荣幸同时,更多的是羡慕和自责。

满意不仅乡土散文写的特别好,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其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都有刊登,并多次入选阅读教材和考试阅读训练,凭借着出色的文笔,满意兄不仅在厦门成家立业,还添了一个可爱的公子,只是我从石狮回家乡后,因生活的压力,却没有了当初激情写作的热情,到现在依然未出一本杰作,实乃惭愧。我在福建泉州工作多年,也曾去过厦门但却从未走进厦门大学,那高大的学府对于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满意这本厦门大学的先生们让我有了一个亲近厦大的机会,通读全书,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先生跃然纸上,让人难以释怀。从书中得知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厦门大学已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陈嘉庚先生一生心系桑梓,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陈嘉庚精神赋予厦大鲜亮的爱国底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不朽丰碑,他创建厦门大学是其倾资兴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厦门大学因陈嘉庚而享誉中外、载入史册,陈嘉庚也因此被称作“校主”。就是在八闽之地海天如碧的厦门,在那样艰危的纷乱时代,居然前后聚集荟萃了黄炎培、余日章、李腾飞、郭秉文、胡教复、鲁迅、邓萃、黄碗、潘家洵、陈乃乾、容肇祖等如此众多的人物,授业传道,栽桃植李,实乃是文化大幸事。

厦大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离不开陈嘉庚慧眼识人才,创办之初他特地聘请林文庆出任校长,从从1921年7月至1937年7月,16年间,林文庆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厦门大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1927年,因资金不足,林文庆捐出全年工资6000大洋,还专门回东南亚,沿门户劝捐。1934年,他更是不顾年事已高,再次率团前往南洋募捐,一年中几乎半年在海内外为厦大奔波,挨家挨户筹措经费。一位德高望重年逾花甲的老人,如此放下自己的身段,用乞讨一般的姿态为厦大募捐,这是何等蚀骨入髓的情感!

在满意的笔下一个个传业授道的先生们无不对厦大这块热土充满了情感,当初大文豪鲁迅先生来到了厦门大学授教时,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听课,钟声刚响,教室里早就坐满了人,后来的只好凭窗倚墙站着听讲。当时不仅文科的学生来听,法科、理科、商科的学生也来听,甚至年轻的教员和校外的记者、编辑也闻风而至,簇拥一室,可见其欢迎程度有多高。

在厦大的每一位先生面对教室里一双双求知的目光,都是竭尽所能,倾其所有。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人才,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通读全书让人明白百年的厦大为什么能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厦大自建校以来,那“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根植于厦门大学的文化本源,一直传承在一代又一代厦大人身上,始终体现在学校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