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途经停车场时遭道闸杆“当头一棒” 该由谁来负责?

2021-03-29 09:41:31 作者: 行人途经停车

华都大厦前的停车场道闸杆保持直立状态,而且无明显人车分流。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谢嘉迪)日前,市民林先生途经吕岭路一处停车场时,遭到了道闸杆“当头一棒”。“走路时没留神,在停车场出口处停留了一会儿,就中招了。”林先生回忆道,虽然没有明显的伤口,但他许久惊魂未定。

和林先生有同样经历的市民并非个例,记者从12345便民服务平台就获悉数起关于道闸杆伤人、伤车的投诉。道闸杆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因此造成的人车损害,该由谁来负责?记者就此进行走访调查。

【走访】

未装识别行人感应设备 无明显“一车一杆”提醒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小区停车场的道闸未安装可识别行人的感应设备。在金尚小区北门,记者紧跟车辆走出道闸,但下落的道闸杆并未减速或及时回升,记者险些被砸中。小区执勤保安坦言:“小区进出口道闸已经相对老旧了,摄像头及识别系统只能识别出车辆,无法识别行人。如果出现了冒险跟车过闸的行人或外卖骑手,我们通常会语言提醒,危急时用遥控及时升起杆子。”

在一些商城和写字楼的停车场道闸处,记者了解到,识别行人的感应设备同样缺失,而且在这些道闸口上,也未设置明显的“一车一杆”提醒标识。

在华都大厦门前,宽敞的人行道有一部分被用作停车场,一边道闸杆处于落下状态,另一边却保持直立状态,未设置专门的人行通道,也没有人车分流的相应提示。“白天光线好,行人能留意远离,晚上光线昏暗,就保不准看不见道闸落下了。”在大楼附近上班的叶女士说。

【建议】

加装雷达红外线感应设备 老旧道闸可简易改良

从事智能停车设备行业的谢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的停车场道闸采用的是地磁线圈感应技术,能识别机动车辆这类较大的金属物体,“行人和自行车有时是设备感应不到的,一定要注意避让,避免被误伤。”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记者咨询了厦门市停车产业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说,现在新式道闸大多已具有“遇阻回弹”的功能,也就是说,道闸杆在下落时如果碰到了物体能够及时回升,还有的会加装雷达、红外线感应设备,监测保障行人的安全。但是,由于老旧道闸设备一般不具有“遇阻回弹”、红外线感应等功能,工作人员建议可以从改良道闸杆入手,“道闸管理单位可以选用泡沫杆或杆底带胶条的八角杆等,对现有的道闸杆进行改造,成本也不高。当然,最优解还是在建设道闸时就做好人车分流。”

【律师说法】

管理人应尽安全保障义务

在12345便民服务平台,被道闸杆砸伤的投诉并非个例,且诉求人维权时颇费周折。如:市民吴先生在故宫路被一处道闸杆砸伤头,血流不止,但管理方并未积极负责;市民张女士在石鼓路附近被道闸砸伤头和手,但业主方认为错在她“自己不看路”。还有市民表示自己被砸导致颅内出血,但与物业方的调解以失败告终。

对此,盈科厦门高级合伙人律师许东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商场、车站、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许律师认为,若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且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若管理单位拒绝赔偿怎么办?许律师建议:“受害人可以采取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要求管理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建议受害人在遭受侵害时,及时采取拍照或者录视频等形式固定证据,予以留存,以便届时要求赔偿时可以作为证据材料举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