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荐 | “保俶路24号”这个门牌你还记得吗?——浙江华侨大楼背后的家国情怀

2021-04-03 07:56:00 作者: 新刊推荐 |

浙江有民谣颂道:“四都港水深又深,不及三渔恩情真;山汤公路长又长,不及三渔感情长”。

全文约1929字,细读大约需要6分钟

杭州保俶路24号,毗邻西湖。

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紧紧地躺在时光里,5层的楼高,折射出它昔日的繁华光景,大气的砖红色台阶拾阶而上。

有一个名字串起了独属于它的传奇历史——林三渔,这座大楼的捐建者。

半生漂泊,艰苦创业

林三渔1902年出生于丽水青田,家境贫寒,少年失学。他上有二个哥哥、三个姐姐,排行第六。七八岁的时候便开始放牛、割草、砍柴,还要下地干活。“屋漏更遭连夜雨”,1913年不幸遭遇火灾,家里的房屋被毁,一家8口蛰居林氏祠堂,食不果腹,衣难蔽体,生活很是艰难。

1918年他与家人商量,怀里揣着连送带借,东攒西凑的16个银圆,跟随乡亲一起从仁庄罗溪走到港头,坐“航船”到温州再转船至上海,以“留学”的名义,东渡日本谋生。

林三渔先生

起初林三渔靠挑煤、扛铁板、卖糖果、打杂工为生,后到皮革作坊做工,稍积累一些钱后转做中国料理,创办“光海楼”餐馆。林三渔以真诚待客、热情服务、价廉物美、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和色香味俱佳的中国特色菜肴吸引日本顾客,使“光海楼”餐馆经久兴旺。后又相继开办游乐场,因其诚实守信,经营有方,遂成为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并被推选为旅日华侨东京总会常务理事,旅日浙江华侨同乡会副会长。

回国40次,赤子情深

1961年9月,林三渔受邀首次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交,为了冲破封锁,多带资金回国支援家乡建设,林三渔想尽了办法。

临行前,林三渔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行包,其中一个夹带了大量现金。在过了海关检查之后,利用与亲人握别的机会,林三渔巧妙地调换了行包,还顺手接过一个同样装着现金的“水果篮”,不留痕迹地把自己的“番邦银”带了回来。为了多带行李,林三渔专门从东京坐船到上海。带回当时中国紧缺的棉被、床垫、衣服等日用品,以及罐头、糖果、紫菜等食品,足足有上千公斤,回国分送乡亲。还带回大量铅笔、橡皮擦等文具,家乡青田县人民小学、青田中学学生人手一份。

林三渔先生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奖状”

从1961年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廖承志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后,林三渔深感祖国对华侨的重视与关怀。因目睹当时国家困难落后的状况,他报国之心愈加热切。之后40余次回国,每次均捐款捐物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特别是教育与家乡基础设施,几乎是倾其所有。浙江当地甚至有民谣颂道:“四都港水深又深,不及三渔恩情真;山汤公路长又长,不及三渔感情长”。

据统计,林三渔从1961年—1987年向国内有关地方无私捐资总计达人民币200多万元(1987年价)。而他的个人生活却极其节俭,没有人会想到,他东京家里的卧室仅有16平方米,室内只有一张小圆桌和一个放铺盖、挂衣服的壁柜,另无陈设。他总是一辆破旧骑自行车代步,一套西装穿了二三十年,常见补丁。

华侨大楼背后的家国情怀

1972年,林三渔到杭州访问,看到浙江省侨办、侨联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于是主动提出,由他出资捐建一幢办公大楼。可是,当时由于政策的原因,相关领导对他的好意只能予以“婉拒”,但是林三渔却一直惦记在心里。

浙江华侨大楼动工仪式

1981年夏天,林三渔重访杭州,捐资25万元人民币兴建浙江华侨大楼。次年春,大楼终于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落成,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大楼落成后,浙江省侨办和侨联在门厅正面墙上,镶嵌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铭文纪念:浙江省青田旅日爱国侨胞林三渔先生,自愿乐助资金兴建华侨大楼一座,爱国爱乡精神可贵,特刻名留念。此时,林三渔终于得偿夙愿,为此他已经执着地等待了10年。

林三渔对“家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注释,“国家,家国,有国才有家,要先国后家,先公家后自家。使自己国家强盛起来,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2012年,历时十个月装修的浙江省华侨大楼全新亮相。经过前期的筹备、设计、论证,装修一新的华侨大楼,不仅在外观上更加漂亮大气,供电系统也作了修整和扩容,用电量可以增加一倍,并安装了监控设备。时任省侨联党组书记岑国荣在揭牌仪式上说:希望省侨办、省侨联各工作人员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华侨大楼,爱护设施设备,爱惜一花一草,保持她的整洁,保持她的美观,保持她的优雅,保持她的形象,使华侨大楼成为优美、整洁、环保的华侨之家。

拳拳赤子之心,深深桑梓之情。林三渔与祖国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出国谋生的浙江华侨的缩影。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一个青田男儿,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为善的处世理念和良好的人品,在异国他乡历经磨难取得成就后,心里始终不忘故土,并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家乡。在他身上人们看见了家国情怀,更发现了海外侨胞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原点”。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荣光,其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大街小巷里的建筑。”如今,建立于1982年的浙江华侨大楼始终屹立如初,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四周的高楼鳞次栉比。它始终恬静安适,迎来送往,见证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也承载了一段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侨之印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