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2021-04-03 14:55:10 作者: 中国第一批冷

人体冷冻,一项前路茫茫的技术,也许它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死亡从诀别变成了再见。但再见,再见,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重逢也许太难,只盼你活下去。

2014年11月,癌细胞在Einz全身扩散,家人意识到这可能真的是终点了。Einz 的父母用手机录下最后一段视频,他们拿着Einz最喜欢的白色裙子,唤着她的名字。当初他们给女儿取名为Einz,是因为发音和中文还有日语里的”爱“一样。

他们对着镜头说:

“我们到尽头了,Einz,是医学的尽头,人类的极限,你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如果有一天你能醒来,可能几百年之后看到这个视频,你要知道爸爸妈妈爱你。”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有人说,人生实苦,何必永生。但“活下去“只不过是人类自然而然的欲望,对生的执念,从来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那些活在-196℃中的人们,让我深信人间的爱和希望,可以地久天长。

作者丨郭恩一

参考资料:

新京报:《国内首例人体冷冻:家人认为生命按下了暂停键》,2017-08-28

一条:《揭秘中国第一家人体冷冻中心:最小冷冻者13岁》,2021-01-07

南方周末:《揭秘: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实验背后的故事》,2015-10-09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6个小时的灌流后,展文莲身体的温度达到了3.2度,身体代谢也大大减弱。最后,又经过数十小时的深度降温后,她身体的内外温度都稳定在了零下196度以下。

直到今天,她已经在-196℃中“活”了四年,身体状况一切良好。

这些年,桂军民也一直觉得妻子活着,他从不说妻子“死了”,只说“睡着了”。原本妻子坐的副驾驶,他至今不让任何人坐,展文莲的手机号码从没停过。

桂军民每次去看望妻子时,都会带上她的手机,因为手机里有展文莲最爱的听的邓丽君的歌。周末,空荡荡的生科院里只有几个值班人员,他就静静站在玻璃窗外,望着装着妻子的那个金属罐。桂军民一般不说话,“话都在心里说”,他只会干一件事,就是用妻子的手机放歌。

妻子生前最爱那首《我只在乎你》,他有时也会跟唱: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和妻子一起听完那几首歌,桂军民就回家了。曾经相伴30年的两个人,在那短短几十分钟的“相聚”后,一个回归人间日常,一个静静待在零下196℃里。

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他们将不复相见。

无论国内外的人体冷冻机构,都会在合约上明确写明“不承诺复苏”。

真的会有解冻的那一天吗?那时候的世界能治好癌症吗?再次醒来的人,是否还有从前的记忆?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她该如何面对崭新的世界?

这些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桂军民的解决方案是,自己也签署人体冷冻的协议。假如有一天科技真的能解冻冷冻人,他陪妻子一起去面对未知。

“她醒来一定很孤单,我去给她作伴。即使那时候的世界再陌生,至少我们还有这三十多年共同的记忆,我们还可以一起回忆回忆。”

为了让妻子“醒来后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桂军民每年都会记录下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如果有一天真的能一起复活,“她睡着的这些年月,我一点一点跟她补。”

他害怕妻子的相片晒褪色,便一张张翻拍后再配上文字保存起来。有关妻子的故事,能想起来的他都花时间写下来。桂军民知道冷冻也许会给大脑带来不可逆的记忆损伤,他也很清楚“她将来活过来,也许她还算我的妻子,但真正严格意义上来讲,她是一个新的重生的人。”但是他还是在心底盼望着妻子能够记得一些这辈子的事,尤其是关于“她是谁”的事。

“她可以忘了我们,但不可以忘了她自己。”

妻子冷冻三个月后,桂军民接受了一次采访。在结尾,记者问他:

——“假如她醒过来,你觉得她还会再爱上你吗?”——“我觉得她还是会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在展文莲之前,因胰腺癌去世的儿童文学作家杜虹,是中国首位选择冷冻身体的人。

2015年,当时中国还没有冷冻机构,61岁的杜虹在几个热爱科幻的北京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唯一一个能到中国进行手术的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杜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一直都是个科幻爱好者的她,对《三体》中的很多情节完全相信。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杜虹跟女儿说,自己也想尝试《三体》中描写过的那个冷冻手术。

“妈妈说,50年后能否有效是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要有人尝试。”为了实现杜虹的心愿,她的女儿女婿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的一套养老房,加上杜虹的一生积蓄,凑齐了手术所需的75万元,和阿尔科签了协定。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杜虹与女儿的合照

人体冷冻可以全身冷冻或者仅头部冷冻,前者的价格远远高于后者。杜虹一家凑出的75万人民币,只够冷冻头部。

这意味着杜虹能够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一个大脑。

2015年5月30日,陷入弥留之际的杜虹对这些年来相依为命的女儿说:“我想抱抱你。”这是她的最后一句话。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杜虹的冷冻手术一波三折,由于医院不同意在现场进行冷冻,冷冻团队寻遍了北京,最终在一家殡仪馆里完成了灌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