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俑Ⅲ》海报 《熵》剧照 制图:李洁
由尹昉编导、谢欣领衔的全新当代舞《熵》日前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以下简称“国舞剧场”)世界首演。据悉,这部作品不仅将赴北京、广东等地巡演,还收到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邀约,将在第十五届国际当代舞蹈节上亮相。在上海,青年艺术家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加载中,玩家请稍候》《俑Ⅲ》《熵》《三岔口》等舞蹈新作在国舞剧场密集首演,填满了春日的一个个周末。
近年来,申城舞台生机勃勃,不仅出品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芭蕾舞剧《茶花女》等精品力作,也不断涌现出充满巧思和活力的“后浪”新作。上海为什么成为原创舞蹈新作的“首演之城”?专家认为,上海舞蹈中心区域内聚集了国有院团、专业院校和剧场,形成集创作、交流、展示、教育于一体的舞蹈艺术高地和创新孵化平台。这片艺术热土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全方位扶持青年艺术家创作,激发着年轻群体的创新活力。
汇聚青年艺术家,不断提升艺术创新平台孵化能力
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由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音乐节、威尼斯建筑与美术展、威尼斯国际当代舞蹈节组成。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为什么会看中上海孵化出的这部新作?有舞评家认为,《熵》用最先锋的肢体语言,描摹演绎最抽象的物理学概念,让艺术与科学碰撞出最具开创性的美学思想火花,其创作理念与威尼斯双年展的宗旨不谋而合。
近年来,上海艺术创新平台孵化能力不断提升,聚焦了一批极具活力的青年艺术家。领衔主演《熵》的谢欣是中国现代舞坛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刚夺得《舞蹈风暴》第二季总冠军。2014年 “落户”上海后,她带领舞团一路奔向国际舞台,受到德国、法国、克罗地亚等地观众的热烈追捧。现在,她成了国舞剧场联合艺术家,《执迷》《九重奏》等新作都在沪首演,《熵》亦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委约创作。青年演员尹昉2013年主演音乐电影《蓝色骨头》,截至目前已出演十余部大银幕作品,如今他在上海又回归了舞者及编导的身份。谢欣和尹昉是相识十余年的老友,但《熵》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合作。
上海给予作品宽广的创新打磨空间,当代舞《熵》曾于2020年8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试演,此次亮相的完整作品则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电影《暴裂无声》声音设计王宇波、知名设计师陈序之等青年力量的加盟,为新作增添更多亮色。“我们着力挖掘与推广中国舞蹈的新生力量,激发舞蹈艺术创新活力,帮助广大青年艺术家走进大众视野,从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繁荣发展。”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延希望,通过上海艺术创新平台的孵化,可以激发越来越多像《熵》这样优秀的艺术作品涌现。
构建良好艺术生态,帮年轻人推倒阻挡创作梦想的“墙”
谢欣与尹昉是当代青年舞者中的翘楚,但他们也曾经历过缺少资源的窘境。为了帮助青年艺术家更自由地探索舞台,推倒阻挡创作梦想的“墙”,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主动搭建“青年孵化平台” (以下简称“青孵平台”)。青孵平台通过提供资金、宣传、技术、演出机会等方式,全方位扶持青年舞蹈编导们的艺术创作。该平台于2019年12月启动首轮公开招募,共收到80多份投稿,最终甄选出12位青年编导的作品进行孵化,如今密集首演的《加载中,玩家请稍候》《俑Ⅲ》《三岔口》等均属此列。
去年12月,青孵平台启动新一轮公开招募,得到全国青年舞蹈编导的积极响应,目前已经收到超过150份投稿。据悉,这些构思中的作品以现当代舞为主,也不乏民族民间舞以及芭蕾作品。
与往年相比,新作选题更趋多样,现实题材占多数,聚焦中国传统元素的作品也不少。“与青年编导合作,我们始终秉持一种态度,就是接受他们的失败,陪伴他们的成长,鼓励他们继续往前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总经理张博文说。国舞剧场委约作品《流量》历经几番打磨,时间跨度超过两年。从百人规模的试演到正式首演,直至现代舞双年展特别演出,剧场与青年编导江帆一起倾听观众意见,探讨戏剧构架,终于形成了具有震撼力的实验性作品。
目前,越来越多青年编导和舞者有意愿来上海建立工作室,舞蹈创作生态也越来越繁荣。“让青年艺术家的新作从排练厅走进剧场,再从小剧场搬进大剧场,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上海理应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布中国优秀舞蹈创作者的精品力作。”张博文告诉记者,目前国舞剧场已经签约谢欣、田湉、王亚彬等多位联合艺术家,并计划推动更多新作亮相国际舞台。“我们期待建设以编舞和舞者为主体的艺术社区,纳入服装、灯光、舞美设计师、视觉艺术家等。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找到伙伴,触发创作灵感,推动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