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归心》等三种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2021-04-06 10:37:59 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

《归心》

秦北是一位八零后作家,曾在半导体行业从业十余年。小说灵感源于他十几年来在半导体行业切切实实的感受:我国半导体行业在不断做大做强,尤其近七八年,半导体产业链呈现崛起态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并仍在快速发展的半导体市场。此外,他希望借此梳理我国工业的发展脉络:从刚建国时着力发展重工业,到改革开放之后着力发展轻工业,再到如今把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上议事日程。在这个时间点上,文学应该对时代做出回应。他也想通过写作本书记录民族自信心的回归: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当对中国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行业信心抱有信心;同时,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对半导体行业所折射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抱有信心。

评论家胡平重点分析了小说的两种主题,第一主题是芯片,即芯片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这一主题关系到我国高科技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集成电路在如此小的体积里集合了如此多的电路,改变了世界,也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第二主题是两岸同心共谋发展。小说有三位台湾地区的主角,读者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和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景。这一主题也非常重要。此外,他还指出小说的叙事语言呈现出一种鲜明个性,这源于作品中运用自如的专业语汇,以及高科技素养带给作者的从容自信,让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就能有所收获。

施战军向读者隆重推荐了本书。在他看来,小说填补了中国作家在现实题材写作中“中国芯”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芯”是当下中国的关键词,当代文坛中反映中国芯片制造等高科技发展历程的小说非常罕有,更不必说长篇小说。

“其次,这部小说涉及另外一个隐形主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有原型,但文学创作又是虚构的,是依据现实进行的一种艺术再创作。小说里两位主人公,一个叫明义,一个叫用心,能看出作家为人物起名字时花费了很多脑筋,名字背后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作为基底。民族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都高度契合,这在人物故事中也有所体现。”施战军说。

刘琼借用“斜杠青年”的说法,将秦北称为“斜杠作家”。她指出,一般来说作家擅长文字创作,而秦北却出身于高端技术领域,而且能用文学语言把硬核的题材写软了,写成文学性很强的作品,让我们作为普通小白,都能由作者引领进入关键技术领域、展开富有趣味的阅读。

谈到小说叙事特色,施战军同样认为小说轻松的、不那么皱巴的语言风格,非常难得。另外,小说背后还始终贯穿着一种意识,它一直在暗自发问,在国外对我们技术“卡脖子”的情况下,中国人该怎么办,中华民族该怎么办。最后合上书我们才慢慢悟到,他之所以在小说中融入了这么传统文化元素,就是要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迟早有一天会重归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才是《归心》最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