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 | 走路脚拖地、运动迟缓、嗅觉减退……医生:警惕帕金森病

2021-04-11 20:56:18 作者: 世界帕金森病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11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逸航)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那么,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为此,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欧阳锋、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俊驹,为大家支招和答疑解惑。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欧阳锋为患者义诊。记者王洪旭摄

帕金森病以老人多见 运动迟缓脚拖地要警惕

4月10日,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联合举行了“4·11世界帕金森病日”大型义诊活动,现场来了近100多位患者,他们在家属的陪同下,听取专家关于帕金森病的科普及用药知识。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些老年人手脚不由自主地颤抖;有些人则神情呆滞,医生问诊只能与家人沟通;他们有的患病10多年,所吃的药物从一粒两粒,到一把一把的吃;有的吃药也不能控制颤抖于是选择了手术治疗。

李俊驹表示,帕金森病的表现症状主要是肢体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可能有些人早期表现为肢体乏力、疼痛,不受自己控制,动作不协调,不能做精细动作。比如写字越写越小,走路出现脚拖地,扣扣子扣不好,走路时急促小步地向前冲,不能及时停步。如果早期发现这些症状就尽早到医院就诊。

另外,帕金森病也可能没有运动症状。欧阳锋表示,这些非运动症状更要引起注意,比如出现睡眠障碍,比如多梦、失眠、白天过度嗜睡等;感觉异常,如嗅觉减退、疼痛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尿频、尿急、流涎、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出现精神疾病症状,如抑郁、焦虑、痴呆、幻觉、冲动控制障碍等。

帕金森病容易漏诊误诊 发病率逐年上升

“老人一开始出现左侧身体僵直,感觉动作不灵活,以为是中风了。”海口市民符先生说,他的父亲一开始手不抖,只是有些手脚活动不便,一开始都是看中风,拿相关药物来吃,后来才诊断为帕金森病。

欧阳锋表示,帕金森病与脑梗塞的一些症状相似,比如动作迟缓,就说患者动作不灵活,走路脚老是拖地,觉得下肢没力,往往很容易被误诊为脑梗塞。帕金森病患者往往是从身体一边先发病,然后到逐渐进展到另外一边,因此刚开始一边出现症状的话容易被误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容易被误诊为脑梗塞。

因此,欧阳锋表示,在患者就诊时,医生要关注到患者的运动症状,也要关注到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比如嗅觉减退、焦虑抑郁的,对这样的患者,要仔细询问家属有没有出现运动障碍,进行综合评估诊断。

李俊驹表示,帕金森病的多发年龄大概是56~60岁,临床上年轻患者也有30多岁就发病的,目前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还不是特别清楚,可能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有关系。

近年来,我国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估算,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250万人,且以每年新发10万的数量在快速增长。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俊驹为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科普宣教,提高对帕金森的认知。通讯员林新宇摄

建议:早期规律服药中后期可手术 家人应给予更多关爱

“这个病防不胜防,但也不那么可怕。”李俊驹表示,帕金森病不是恶性病,不影响生命,只要正常面对、规律吃药,家人照顾好,也不影响寿命;否则,将导致其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几年帕金森病防治形势将更为严峻。目前,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帕金森病防治知识,导致大量帕金森病患者不能及时就医;在患病后也缺乏相应的康复保健知识,导致症状难控制,生活质量受影响。

为此,李俊驹认为,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十分必要,可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提高诊后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照护能力。在治疗方面,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

其中,当帕金森疾病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就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在患者脑部植入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

李俊驹表示,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在全省开展了第一台DBS手术,如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去年还引进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标准化流程操作,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和效率,实现了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治疗不再出岛。南海网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焕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