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袁玮)“侬晓得伐?这是现在‘小红书’最流行的包包,这是阿拉在驿站里自己画的,女儿讲妈妈现在真潮!”67岁的徐阿姨一边跟老姐妹微信聊天,一边在视频里展示着自己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的得意之作。徐阿姨说:“驿站真的特别好,我们在这里学会了用手机,学会了玩儿抖音、小红书。”
图说:活动参与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北外滩街道供图
如今一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被挡在互联网之外,颇为苦恼。北外滩街道市民驿站深入分析了“数字鸿沟”,发现横亘在老人面前的有技术鸿沟、心理鸿沟、环境鸿沟这“三座大山”。其中技术鸿沟相对好解决,真正的难点在于跨越自身心理“鸿沟”和周边社会环境的刻板印象鸿沟。市民驿站从2019年初就开设手机课堂,教老人们如何使用微信等基础通讯软件。一开始很多老人说“难”,怎么也学不会。老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记忆力和视力确实有一定的障碍,手机字小看不清,即使课堂上学会,第二天又忘记了。于是驿站连续两年开设手机课堂,反复教授,并根据老人普遍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手册。这大大提升老人的学习兴趣,技术鸿沟很快弥合。
图说:参与者在为帆布包设计图案。北外滩街道供图
市民驿站的工作人员发现,老年人接触数字化社会最大的难点就是自身的心理问题。上了年纪的人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接受度,有些老人的自尊心又很强,不愿意轻易示弱。让老人从兴趣、爱好出发,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主动想要“尝鲜”,在学习中尝到数字化社会的“鲜味”,这是北外滩市民驿站在工作中总结出的一大经验。驿站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退休后需要跟老伙伴们交流退休生活,就需要学习微信;退休后喜欢旅游,就需要学习拍照和修图软件;出门购物想不带现金,就需要学习支付宝。今年春节,社区食堂推出跟着大厨“抖音”学烧年夜饭活动,激发了很多社区老人下载“抖音”“小红书”的兴趣,“我现在经常拍点旅游的小视频,放在抖音上,老同事们看到了都来给我点赞!”爱旅游爱拍照的陶老师就尝到了“甜头”,得以跟老朋友们分享成果,让他不禁感叹,互联网是真的方便。
图说:参与者在为帆布包设计图案。北外滩街道供图
老年人之所以会被数字化生活阻隔,社会环境也是一个因素,周围环境似乎总是在提醒老年人,这是适合年轻人的,不适合老年人。小红书推出了手绘版的帆布包,“这个我们能不能试试?”市民驿站推出手绘“春天”活动,预约名额一抢而空,老人说:“这个包我女儿特别喜欢,她说让我好好画,送给她!”活动一下子就拉近了两代人的心理差距。活动中,驿站工作人员还给老人们普及了一些高大上品牌的故事和企业文化,让老人们也理解儿女们为什么说“包治百病”。“过去看到女儿买包,我就生气,总觉得她是乱花钱,现在我觉得这也是有品位的生活。她开心,我也就开心!”老年人在活动中尝试体验数字化生活,尝试体验年轻人的感受,和年轻人一起同频共振。社会环境的包容和老年人的主动融入,让跨越数字鸿沟不再艰难。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