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西政人|虞喆灏:沿着“一带一路”拍摄“全家福”

2021-04-20 07:02:08 作者: 追梦西政人|

“我想带着我的初心,继续深耕于新闻行业;同时把全家福计划做下去,这是我终身的追求。未来,我还将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走向更远的世界,做出西政学子的别样贡献。”

——虞喆灏

他是虞喆灏,“全家福计划”的发起者,一个曾为尼泊尔地震灾民、四川返乡农民工免费拍摄全家福的摄影爱好者,一个曾远赴斯里兰卡、亚洲边地考察学习的新闻专业学生。

在尼泊尔、在四川,拍无数个故事

虞喆灏爱好摄影,可是拿到相机之后,长期拍摄的主题都是风景,他开始思考拍照的意义是什么?最终,他的疑惑在“全家福计划”中找到了答案——记录故事。

“在中国,人们把家庭合影称为‘全家福’,因为我们相信家人团聚是一种福气。”虞喆灏说。2017年2月,虞喆灏了解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Chuchechepati帐篷区生活着500户地震受灾家庭,那里的小孩从未见过相机,更未拍过照片。于是他孤身一人,背着相机和打印机,来到了尼泊尔,为地震灾民拍摄全家福。

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虞喆灏在他的公众号里记录着当地的生活境况——从帐篷区的一角看过去,大大小小的帐篷密密麻麻;由于没有通电,一到晚上,每个小帐篷只能通过太阳能电池勉强照亮昏暗的帐篷。

虞喆灏说,白天大都是孩子们在家,大人们都在外工作,要直到晚上七八点才会回来,“我必须等到每个家庭成员全部到齐,少一个都不叫全家福。”

夜幕降临,虞喆灏在帐篷间来回穿梭,小朋友们有的给他拿着手机照路,有的帮忙背着相机,有的则帮忙敲响一个个帐篷的门,向住户说明来意并询问是否要拍摄全家福。“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位60岁的独居老人,他一直默默的跟在我们身后注视着拍照。”虞喆灏说,他询问老人家得知老人亲人已在地震中失去,他决定也为老人拍一张照片,老人在镜头前拍去衣服上的灰尘,扶正帽子,双手接过打印出的照片,激动得双手合十连连致谢,借着手机微光,他拿着这张“一个人的全家福”端详良久。

在行程结束的前几天,虞喆灏为孩子们上了三堂有意义的摄影课。第一堂课是拍狗狗,教会他们使用相机,如何对焦和按快门;第二堂课是拍彼此,五六个孩子一组,大家相互拍摄,既当摄影师也当模特,教会他们基本构图;最后一堂课则是拍一个重要的人,并在照片后写一句话,教会孩子们爱与感恩,体会拍摄真正的意义。

虞喆灏说,在临走前的最后一堂课,一个小男孩拍下他,并且照片后留言写着“我希望你不要走”。

虞喆灏在那里待了15天,为96个孩子、76个家庭拍摄了照片,还给孩子们上了三堂有意义的摄影课。在最后一堂课上,他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拍摄一个重要的人,并在照片上写一句话。一个小男孩拍下了他,照片背后写着:“我希望你不要走。”

虞喆灏为当地家庭拍摄的照片

在这15天里,他结识了很多人:想发明一台用大脑控制的机器的门童,一位独自抚养着被遗弃男童的奶奶,多次参与地震灾后服务的中国职业护工……虞喆灏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了这些故事,向人们传递了尼泊尔背后的脉脉温情。在虞喆灏看来,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他人的生活,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

2018年春节期间,虞喆灏前往四川达州鹰背乡为返乡务工人员拍摄全家福。这是他首次在国内进行全家福计划的拍摄。同年12月,虞喆灏再次回到尼泊尔兑现他和当地小孩的承诺:“我还会回来。”然而,帐篷区已经被拆除,熟悉的人都迁走了,苦寻未果,虞喆灏不得不临时改变行程,去往另外一个制砖厂。

虞喆灏和尼泊尔当地的小朋友

从尼泊尔的帐篷区,到四川达州的贫困乡,从尘土飞扬的高原之巅,到丛林密布的大山深处,三年来,“全家福计划”已累计为150个家庭带去了温暖,而虞喆灏自身也从中找到了答案。“拍照是为了记录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是一些好看的人和风景。全家福计划让我收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点赞,这激励了我,我想把这个计划一直坚持下去。”

在亚洲边地,虞喆灏跟随李希光教授,从“大篷车” 开始,边教边写,学习采访和写作。李希光教授告诉他们,作为新闻人,首先要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关注别人,去记录他们的故事。脚下的泥泞,手中的纸笔,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部漫长的电影,新闻人应该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讲述,这样一部部独一无二的电影才会拉开帷幕,一帧帧展现在受众眼前。

虞喆灏为当地家庭拍摄的全家福

在西政,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回溯时光,大学本科的经历是虞喆灏记者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本科时期的虞喆灏

2012年,虞喆灏参与组建了校运会网络直播团队,他是总策划之一。

由于团队组建时间仓促,在距竞标会仅剩10天时间时,虞喆灏所在团队的前期安排还是一片空白。他和成员一起,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60几页的策划。此外,受天气和突发因素的影响,直播的过程十分艰难,时间也变得异常紧迫,“以前别人做一个月的东西,我们一星期就要完成。”

为了此次直播,虞喆灏和他的团队熬夜了一周,累了只能小憩一会,“做梦都是网络直播”。等到校运会结束,虞喆灏已经连续86个小时没有碰过床了。

“这次直播中,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干活,有过失败、泪水,但从没说过放弃,这是最让我感动的。而且它让我真正开始热爱新闻这个专业。这次直播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诉诸实践的尝试,这个实践过程既讲求独立又需要合作,独立是指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自己协调,包括器械租借、赞助等;而与一个一二百人的团队共同努力,这便是合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