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农产品不能为了“美颜”丢了品质

2021-04-22 15:51:26 作者: 新民快评|农

近日,“山药易容术”乱象在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原本黄褐色的山药,经过稀释的次氯酸钠漂白后,就亮出了白色,再经水冲洗,白嫩如藕节。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和致敏性。

图说:工人正使用吊机将一筐山药移入药水池。网络图

农产品卖相好,卖价就会高,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日前,河北一对农民夫妻采收了650公斤菠菜,卖给当地小贩,总成交价只有15元。而在当地超市中,盒装菠菜平均每公斤售价超过4元,部分盒装菠菜每公斤价格超过8元。除去中间渠道费用之外,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就是超市的菠菜长短一致、颜色鲜亮,是专门挑选卖相好的装盒。

为了让食品有卖相,并且能够延长保质期限,一些不法商贩会在食品里违法添加一些添加剂,其中还不乏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药品。像给山药“漂白”的次氯酸钠,早在2011年就被国家质检总局明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类似使用违规化学药品“美容”农产品不是个案。广东一法院发布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为使去皮芋头、土豆色泽鲜艳和延长存放时间,被告人违规将焦亚硫酸钠、一水柠檬酸放入水中浸泡去皮芋头、土豆,后用于销售。

即使是食品级别的添加剂,使用在生鲜农产品上,也缺乏一定的标准。不久之前,多地菜场出现了染色香葱。经检测,这些香葱上使用的是波尔多液。这种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上是广泛应用的广谱杀菌剂和保鲜剂,但是使用在香葱上却没有任何的规范和标准。

不同于正规包装食品在生产、包装各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较为分散、隐蔽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监管漏洞。对此,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要严把入口关,加强对于入场农产品的检测。市场监管部门应该靠前一步,直接与农户以及加工户对接,让违规“美容”农产品没有生存空间。

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有关方面对于消费者也要进行相关科普,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关注农产品的卖相、外观,更要形成健康、生态的认知。通过正确的农产品消费观,倒逼市场做出相应的改进。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