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光中,向着峰顶攀爬

2021-04-22 17:28:54 作者: 在微光中,向

因为母乳的成分极其复杂精妙,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膳食习惯等,都会对母乳成分产生影响。而随着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升级,科学家们可以研究的视角会越来越微观,能够不断发现过去留意不到的成分。

就比如她近期参与的项目,是伊利欧洲创新中心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一个合作,探索中外母乳中低聚糖的成分和特点。她们发现,有些低聚糖和蛋白质结构的含量和比例,是中国母乳特有的。这对于整个团队坚持中国母乳研究无疑是极大的振奋,同时也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课题:如何破译中国母乳的独特奥秘,并用配方还原到婴配粉产品中。当然这个大课题也已经不断的被解答,新升级的伊利金领冠产品通过构建“六维易吸收体系“,从蛋白质、脂质等多个维度上,给到了解决方案。

当然这样的成果在王雯丹看来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研究母乳和婴配粉的科学家,这个课题值得用自己全部的职业生涯去探索。“所谓科研,就像是在黑暗中攀爬高峰,刚刚攀上一座,抬眼一看,还有更高的一座”王雯丹是这么形容的。整体过程艰难且辛苦,但也总有惊喜。“比如我们去年拿下的母乳中核苷酸配方的一个专利,是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效果,深思熟虑后才研究出来的配方,还成功地拿到了欧洲专利局的授权。据我所知,这是国内该领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拿到欧洲专利局授权的专利!”

或许在拿到专利授权的那一刻,大家能如释重负地欢呼一声:我们是第一个登顶的!但在科学家的世界里,最美的山峰,永远是下一座。

难以捉摸的消费者

“也许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笨功夫,要辛辛苦苦地收集如此多数据,做这么多基础研究?”在司徒文佑看来,投机取巧的方法也许是有的,但食品科学研究,靠的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不这样做的话,我们怎么对得起消费者?”

在司徒文佑心里,那些嗷嗷待哺的宝宝们,虽然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体验,但他们满意才是自己最终的追求。尽管此刻的司徒文佑已经成为伊利集团创新中心高级科学研究总监、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院长,并搭建了多个与海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牵头设立了多个在母婴营养领域研究水平首屈一指的合作项目,但在他的心中,这些身份和成就,远不及他的另一个身份——一个不足半岁新生儿的父亲。“很多时候,拥有科学理论是一回事,在真实生活中实操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谈起做父亲的经验,他满脸骄傲:“我的儿子很可爱的,白白胖胖的,每天像一个肉丸子一样爬来爬去。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愈发能感觉到自己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这份工作,是守护更多跟我儿子一样的宝宝,守护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每每想到这里,都觉得我们这个团队责任重大,但也非常有意义。”

(司徒文佑与海外高校、科研院所展开科研合作)

在他看来,婴儿是最难以捉摸的“消费者”。“孩子父母怎么评判一种奶粉好不好呢?只能看宝宝的几个健康指征,比如胃口好不好,会不会便秘,便便的颜色是不是健康?”在满足了这几个要求之后,家长还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孩子的吸收力、免疫力怎么样?生长发育速度如何?是不是聪明活泼?这些要求看似寻常,但落实到产品研发的具体层面上,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验证。好在,每一位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们都齐心协力,努力的攀越母乳科研的高峰。新的功能成分也在不断的被研发出来,许多我们过去没法模拟的母乳功效,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也逐渐变得可能。比如伊利对于母乳营养成分以及相应功效的研究,就已经成功覆盖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乳脂球膜、低聚糖和益生菌等十余项,并且在2020年对外发布了《母乳研究白皮书》,以系统模拟母乳的新成果,新发现,驱动行业正向健康发展。

作为科学家,司徒文佑觉得自己的可能是非常“单调”的:每天一睁眼就先查邮件,然后是连轴转的开会、做实验、写报告,时不时还要飞越千山万水去和全球的合作机构碰面。“十几年日复一日、无止尽的研究,有没有哪一刻会让你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应该是看到大家的辛勤终于有了成果的时候。”亲眼看着自己和同事参与研究的配方,通过无数次试验得到认证,并且拿下一个个专利,他的自豪感非常强烈。这些年,司徒文佑带领团队所建立的基础研究平台与系统,从2014年开始持续支持了相关科学研究,在α+β专利蛋白配方成功上市后,婴配粉研发团队又相继开发了母乳核苷酸比例的专利配方粉;优化了配方奶粉的脂肪酸比例和结构,并在最近升级为二代OPO结构脂。截至目前,相关研究已获授权专利5项*。

(伊利金领冠获得5项核心配方专利)

“有人问我,以后我的孩子喝的奶粉,是不是选金领冠?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从研

发到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我看着这些产品经过了层层把关,是相当放心的。以后他长大了还可以说,我小时候喝的奶粉,是我爸爸亲手研究出来的,这多让人骄傲!”

*“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组合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41156.3

“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0842.X;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291739.7;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00587.2;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