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光中,向着峰顶攀爬

2021-04-22 17:28:54 作者: 在微光中,向

对于司徒文佑回国工作这件事,家人多少是有些惊讶的。这位出生于香港的80后科学家,中学时就到了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获得营养科学博士后,他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大家都以为,他会一直留在国外。

2011年,他回了国,后来成为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的一名科研工作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篇关于伊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报道,那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牛奶和奶粉等这样的营养保障,这让我大受感动。突然之间我发现,将自己毕生所学应用在研发中,打造更高品质的产品,然后去回馈消费者,回馈社会,也许是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多年后,谈到他为什么回国选择加入伊利时,他这样说道。

(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院长司徒文佑 <右一>)

那时,伊利集团凭借奥运会和世博会上的精彩表现,刚摘得了中国乳企品牌价值的“七连冠”,成功跻身国际第一阵营,逼近全球乳业十强。

尽管如此,婴幼儿奶粉行业(下称“婴配粉”)作为乳业的重要分支,在当时,大多数乳企在婴配粉领域的科研水平并没有很大优势,也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很多婴配粉配方都是根据欧美的母乳研究数据得来的,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宝宝的口粮里蕴藏着自身独特的密码,母乳研究本土化势在必行。

“我们都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天然、最完美的食物,但母乳中营养元素的含量,会受不同人种、饮食习惯、喂养阶段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想要提供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婴配粉的话,就必须进行我们自己的母乳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伊利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中国母乳研究和母乳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云战友博士和叶文慧为代表的老一代伊利母婴营养科研专家为伊利的母乳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这也是司徒文佑选择伊利的核心原因。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博士 <左>伊利奶粉技术研发部科学研究经理叶文慧 <右>)

中国母乳样本采集作为母乳研究的基础,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对此,伊利第一代母乳采集员,伊利奶粉技术研发部研发经理郝万清深有体会。

母乳采集,并不是泵一两瓶母乳那么简单。每一次的采集工作,都是临床实验的一部分,需要对收集对象进行伦理委员会的评估,然后论证收集方法、分析方法是否科学。除此之外,从采集到储存整个过程的冷藏和保存也必须到位。为了了解中国整体母乳成分的状况,伊利选取了中国东西南北中七个区域共43个市/县健康妈妈的母乳作为样本,母乳采集员每天不是在采样,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对于至今从业已十多年的郝万清来说,双手各拎一个庞大的冷藏箱,风尘仆仆地奔波于采集对象家和冷藏库之间,是每天的常态。

(伊利奶粉技术研发部研发经理郝万清)

对于每一位妈妈交到自己手中的样本,她都格外珍惜。“十次有八次,我们都是被(妈妈们)拒绝的,因为每一口母乳,都是宝宝珍贵的口粮,妈妈本能地想留给他们。但也有一些主动捐赠的。其中有个妈妈,非常主动的找到我,希望捐赠母乳。她跟我说,坚持母乳喂养真的太不容易了。作为一个职场背奶妈妈,有时候一忙起来就真的会忘了吸奶,然后紧接着就是堵奶发炎。最严重的一次,她前脚刚出会议室,后脚就直接开车去医院,做乳房穿刺手术治疗乳腺炎。她捐赠母乳的时候跟我说,希望我们能够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职场妈妈,研发出让她们能够安心放心,像母乳一样给宝宝呵护的奶粉,这句话我一直记忆深刻。对于每一份来之不易样本,对于每一位妈妈的信任,我们会非常珍惜,并努力让它们转化成有用的研究成果。”

(郝万清登统母乳采集样本数据)

截止目前,伊利已经积累了千万母乳成分数据,成为首个建立起“中国母乳成分研究数据库”的国内品牌。而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模拟和转化,也研发出了越来越贴合乳源的配方,明确了配方奶粉的改善方向。

一座又一座高峰

在团队所有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伊利金领冠的科研规模和产品一直在不断升级。

2018年4月,“伊利母婴营养研究中心”,正式升级为“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YMINI)”。自有专家教授组成的科研队伍中,85%以上是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的硕、博士,其中既有毕业于海外名校的高知,也有“十二五”国家课题的研究骨干,而且许多都是像司徒文佑这样的80后新生代科研专家。

拿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学博士学位的王雯丹,也是这样一位新生代科学家。她还记得,自己当年初到国外时,看到欧美科学界在乳业研究上的水平之深,曾受到过深深的震撼。

(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科研专家王雯丹)

决定回国是出于个人的考虑,但回国之前王雯丹也曾陷入焦虑和不安,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很有可能让自己寒窗苦读变得无用武之地。但很快她就发现自己的焦虑其实是多虑,回国入职伊利之后,她惊喜的发现,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所发表的论文成果,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了,而她入职的伊利母婴营养研究院更是个中翘楚。“我觉得这些前辈同事们都非常了不起,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大家打下了一个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了很多启发。”

加入伊利的三四年来,她感受到了国内对婴配粉产业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强,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法规以及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我刚回国时,身边一些人对国产品牌还是有抵触的,但这两年,购买国产婴配粉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而且反馈都很不错。”尽管自身还没有当母亲的经历,但由于王雯丹的工作性质,她已经俨然成了自己朋友圈里的营养育儿的“KOL”。对此,王雯丹也自觉的担任起了自己圈子里科普的重任。“我身边其实有挺多同学、朋友开始有小孩的,每次他们都会问问我,什么样的奶粉合适,什么成分是什么作用等。我其实每次都会强调,要选择针对中国母乳成分研发设计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