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杨浦滨江和陆家嘴连接起来的展览,你看过吗?

2021-04-24 16:36:47 作者: 能把杨浦滨江

图说:展览现场

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音乐家金望带来的沉浸式空间艺术展“逝者如斯”,正在黄浦江畔的“边园”与陆家嘴APSMUSEUM以交互的形式进行。

边园位于杨浦滨江,前身是为运送生产煤气的原料而设的煤炭卸载码头。码头上约90米长、4米高的混凝土墙是为了防止煤炭滑落水中而设计建造的,如今这一功能已经丧失,长墙便成为了沉默且颓然的存在。柳亦春在改造中将混凝土墙作为基础,墙内对着码头和岸边缝隙里带有荒废感的花园,是落地的檐廊,墙外则是挑空的看江的高廊。此次展览,APSMUSEUM被打造成一个超现实的空间,柳亦春从建筑介入的角度,将位于杨浦滨江的边园与陆家嘴中心三楼的美术馆进行空间上的链接——APSMUSEUM里的走道和屏幕与实时播放着“边园”影像的长墙形成了物理上的呼应,走道上方的镜子带出水面反射感。右手边的透明墙,需要观众走过通道绕到背后,方才能看见奥妙所在——邱岸雄剪影动画中的人与动物,在透明墙上慢慢离开地面、飘向天空,透明墙叠加在边园的背景之上,那些动物与人仿佛正是在边园临江处腾跃。

该空间与“边园”的现实空间对应,通过现实与虚拟的叠加,形成了对日常城市空间的陌生化体验。“将江边物质世界里的边园和美术馆中想象的边园,跨时空地连接起来。美术馆的边园通过数据传输植入江边的现实存在。此边园是彼边园的影像孪生,更是对彼边园的意义诠释与再造。”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

图说:展览现场

邱岸雄认为,一些曾经出现的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在当下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很多事情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解决,躺在沙发上便能参与社会重大事件,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轻”了。那些屏幕上一被碰触就腾飞起来的剪影人正是如此的隐喻。

其实,若把边园从邱岸雄透明墙的背景撤离,而把后者叠加在任何一个背景上,都能够成立一个全新的作品,产生一次完全不同的观感。透明墙提供了各种场景实现的可能性。转身离开透明墙,展览的动线上布满了白色丝线组成的幕帘,高高低低,有疏有密,人在其中行走,白色丝线特别密集之处,就意味着阻止人的前行。

APSMUSEUM是欣稚锋艺术机构及其创始人汪斌创立的“非营利”艺术空间,也是一个实验性的空间,虽然坐落于商场之内,但不吝啬其艺术追求,汪斌做公共艺术和空间的初衷,也是想让“白盒子”里的艺术家被更多人了解,这次展览加入了科技和艺术的互动。沉浸式的展览,尤其适合拍照打卡。

据悉,今年6月,“边园”分会场将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届时将面对大海,讲述“一城一故事”。(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