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中小学生拥有专属移动电子产品

2021-04-26 06:59:24 作者: 超六成中小学

数据挖掘

手机!手机!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亟须回应五大关注(五)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日益广泛。这一趋势给传统的学习与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电子产品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利弊得失,社会上更是众说纷纭。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20年年底,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在吉林、内蒙古、北京、浙江、上海、河南、湖南等地,分别选取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高中、初中和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8万余份。课题组还对教育信息技术企业以及行业标准研制专家等群体展开深入调研,对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电子移动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超六成中小学生拥有专属移动电子产品

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普遍拥有专属的移动电子产品。在全国17984名受访中小学生中,超过六成的学生拥有个人专属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

高中生拥有个人专属电子移动设备的学生比例为77.4%,这一比例在初中生中是64.6%,而小学阶段为50.7%。此外,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年级越高(除高三外),拥有移动电子产品的学生比例越高。即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也有超过40%学生拥有自己的移动电子产品。

中小学生个人移动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与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学生拥有个人专属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比例更高,其占比达到65.9%;而民办学校学生拥有个人专属移动电子产品的比例为53.1%。

中小学生移动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在不同区位也存在差异。学校所处的地区地理层级越高,学生拥有电子移动设备的比例越高。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省会、直辖市地区学生拥有电子移动设备的比例为74.4%;地级市的比例为61.9%;县级市的比例为60.2%;乡镇的比例为54%。

学生每周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的时间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周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依次递增。与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学生玩电子游戏的学生比例更高,占比达到61.5%;而民办学校玩电子游戏的学生比例为39.7%。

中小学生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在教学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移动电子产品的不规范使用也给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课题组认为,从政策目标与现实困境来看,目前中小学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不加节制地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损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突出表现在视力损害、游戏成瘾和作息习惯等方面。

国家卫健委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已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高达36%、71.6%和81%。此外,不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学生的睡眠和作息。睡眠是机体复原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在课余时间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的睡眠时间,影响其身心健康发育,严重者将会导致学生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后果;长此以往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甚至造成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等情绪行为问题。

不规范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甚至是对移动电子产品上瘾,使得学生长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导致缺少与同龄人、家人的相处时间,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缺少与大自然的亲近,影响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与了解,对青少年发育时期想象力、观察力与注意力的培养起到负面作用;缺乏户外运动时间,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此外,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虚拟世界中的风气影响,不利于自身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建立。

第二,移动电子产品进校园政策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时代,各类移动电子产品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手机等终端的普及,移动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地用在教学辅助实践中。《2018年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显示,在学生常用的网络学习设备排名中,最受学生欢迎前两名的学习设备为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且主要用来完成课后作业与观看教学视频。

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颁布政策,明确电子产品使用规范。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其中,《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学校应当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禁止带入课堂。课题组认为,“新政”并不意味着要退回到信息化之前的教学手段,但移动电子产品如何进校园,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有待更具针对性的规范。

第三,家长监管能力亟须进一步加强。

课题组调研发现,多数家庭不能有效监管学生在家的移动电子产品使用行为。具体表现在:第一,亲子之间并未对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进行约束,未能做到及时干预、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任由孩子长时间使用移动电子产品。那些每周在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上消耗大量时间的学生,往往在课后缺乏有效的监管。第二,部分家长监督意识较弱,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孩子近视防控、作息管理上的引导和监督责任,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第三,父母本身不加节制的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一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理由,忽视了亲子间互动,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与关爱;更有甚者,自己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未树立好榜样形象,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当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代际之间关系不佳,孩子更容易被移动电子产品吸引甚至沉迷其中。实际上,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或家庭的单方面监管。在学校限制使用,回到家中如果缺少有益的家庭氛围,甚至可能加重孩子对移动电子产品的沉溺行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