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科技大学体育场旁的小广场上,航模协会的学生们正在做飞行训练,操控手准备就位、观察手一旁辅助,庄佳潼放飞了手中的航模。
杨泽夏(中)正在指导航模协会的学生们。
航模协会的学生正在组装航模。
航模协会参加了多次国际比赛。图为2017年,他们参加英国BMFA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时的合影。(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莉雅/文 王兆伟/图
举着一个纸飞机,学着螺旋桨的声音到处跑,好像真的跟着这个纸飞机飞起来了一样……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经历过或者见过这样的场景,这也许是孩子们童年的蓝天梦想。
在河北科技大学,就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坚守最初的蓝天梦想,并给梦想插上丰满的羽翼,迎风飞翔,拥抱蓝天。这群大学生就是该校航模协会的成员,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记者走近他们,倾听这些年轻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故事。
春光正好。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是美丽的春色。沿着幽静的校园路一直向东北方向行进,就来到了学校体育场。体育场西侧设立了飞翔创客空间,这里就是航模协会的基地。空间里产品设计室、制作室、路演大厅等一应俱全,在这里大学生们创造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一楼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很多展板,展示着航模协会取得的累累战绩:世界级比赛冠军2次,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金牌36枚、银牌21枚、铜牌15枚,总奖牌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青春只有一次,而我们把它交给了蓝天”
庄佳潼是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协会的成员,今年上大二。大一时他在校园偶然间接触到航模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项活动。
24日下午,庄佳潼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航模协会的制作室。这里很宽敞,摆放着一排排的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种制作工具、各式各样的航模零件等,有三名学生正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忙碌着。
临墙摆放着一排玻璃柜,里面摆放着一个个奖杯,“CADC模拟搜救团体冠军”“CADC限时载运空投团体亚军”……这些奖杯印证着协会取得的成绩。玻璃柜上,两架黄色的滑翔机也十分醒目。“这两架飞机曾经参加过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获得限时载球项目冠军。”庄佳潼说,每次看到这两架飞机,他心中总是有些许期盼,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获得好的成绩。
“这些航模很多都具有实用性,这个可以将水袋从地面带到空中,还有这一个可以装上摄像头捕捉影像。”庄佳潼指着一架架航模为记者介绍时,如数家珍,清晰地记得它们是在哪一年被设计、制造出来,以及这些外形相似的飞机在功能上的细小差异。
在制作室的一角,靳澳正在反复察看自己的CAD设计图,他边看边通过机器,并将自己设计的部分飞机部件进行雕刻制作。他今年读大三,是协会的副会长。他告诉记者,所有的飞机制作材料都是学校为协会准备的,只要是社团的一员,都可以亲手制作飞机。“协会的很多同学在课堂之外,最愿意到这里来,大家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学习航模制作的方法和经验。”
在另外一间制作室里,屋顶上悬挂的一排排机翼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蓝的、粉的、黄的,跟艺术品一样,装饰着制作室。“我们协会是2008年成立的,这是成立至今,参加国内、国际相关赛事所使用的飞机的机翼。这是协会第一次获得冠军的那架飞机的,这是参加过国家级比赛,这是参加过世界级比赛……”靳澳一一给记者介绍着,他的神情格外骄傲,说话的语调也格外高扬,可见,这不简简单单是一屋子的机翼,而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情感寄托。
谈及航模,航模协会的每一位成员脸上都会露出发自心底的笑容。“青春只有一次,而我们把它交给了蓝天。”这是大家最喜欢的一句话,在他们心中,参加航模协会,享受航模带来的乐趣,将是大学时光中最美的经历。
“我们是一支有传承的队伍,拼搏与奋斗是我们的代言词”
“若给无人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的话,这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航模协会指导老师杨泽夏说,枯燥的定义让航模运动显得有些复杂,能够在天上自在飞行又让这项运动显得高大上。
河北科技大学的航模协会成立于2008年10月,是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孟宾老师牵头创立的,他和学校的刘东辉老师以及一位外聘老师构成了协会的指导老师团队。“当时孟老师和刘老师都懂航模但不精通,他们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大家的。”杨泽夏说,他算是协会的元老,在2009年他还读高三时就已经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了。
当时协会准备参加CADC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锦标赛(现名为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因缺少航模操纵手参赛,而有经验的操纵手往往都在中学,于是,为了寻找优秀的操纵手,孟宾老师从认识的航模教练那里找到了杨泽夏。“虽然那时候的我还是个高中生,但接触航模已超过八年之久。”他说,得到教练的推荐后,他满怀激动地参加了比赛,惊喜的是,这个刚成立不久的航模团队在这次比赛中赢得全国冠军。
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杨泽夏在录取志愿上填写了“河北科技大学”。大学四年,他一直活跃在协会里,并与之同成长同进步,他的身份也从协会会员变为副会长,最后成为会长。本科毕业后,他到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就读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一年半以后,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回到科大,在创新创业中心工作,并担任航模协会指导老师。“我出国就是为了回来,毕竟我的‘根’就在科大,对科大航模队也有很深的感情,我想好好回报科大,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杨泽夏认真地说。